首页 》  教学科研 》  基于社会责任感培育的高中生物教学改革 返回上一页

基于社会责任感培育的高中生物教学改革

发布时间:2022-11-15

随着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多元化的社会现象与网络世界的繁杂内容充斥在人们生活工作中。高中生心理与生理成长尚未成熟,正确的社会责任感可以提升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并掌握解决一些问题的方式方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已成为当下高中教育改革的重点之一。高中生物教师应以生物课堂为基础平台,把培育学生社会责任感为教学目标,创新多种教学模式,不断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为学生日后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养成奠定基础。

一、将社会责任感与教学资源进行融合

高中生物作为高考学科之一,具有一定的高难度和抽象性,教材里所包含的知识点都难以从文字上进行学习理解。这就要求高中生物教师在讲授中,要将知识内容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合理运用生活中的教学资源,让生物知识中的专业名词便于理解,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生物的自信心和积极性。教师可以用生活中的实际事例来讲解生物知识,引导学生发现生物知识无处不在的趣味性。

例如,教师在讲解食品卫生安全、濒危物种保护相关内容时,可以通过学生对此展开讨论来导入生物知识教学。然后教师在进行总结归纳时,将生物知识融入进去,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或者在导入部分播放《动物世界》,学生一边观看,教师一边为学生科普哪些动物已成为濒危物种,哪些动物经过保护已不是濒危物种,从而激发学生对动物的保护意识。又比如,在讲授生物学选择性必修二《生物与环境》中第四章第一节《人类活动对生态的影响》这节课时,教师以现实数据为依据,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紧迫性,从而感悟到做一名有社会责任感的高中生的重要意义。

二、在教学情境里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新课改要求下,高中生物教师应打破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一个寓学于乐的教学情境。并引导学生树立主人翁意识,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中渗透社会责任感教育。

在进行《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PPT图文结合形式,为学生展示我国沙漠化的现状,并介绍洪水和干旱对人类造成的危害,引导学生思考生态危害的后果和解决办法,还可以播放生命科学科普视频,促使学生理解社会责任的价值和意义。教师也可以通过展示沙盘模型的方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物质循环的方式。并引导教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以此来引起学生的认同感,思考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会使生态系统出现怎样的情形?哪些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会造成深远影响?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珍惜资源和循环利用,从而使学生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从生物学角度解释环境、生态等问题,提升学生对其有科学认知。这样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相关问题的讨论时,就会主动为他人开展生物知识科普,以此促进学生责任意识的养成。

三、从社会议题中落实社会责任感渗透

高中生物教学要注意避免照本宣科,教师要多联系社会热点,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个与高中生物相关的社会议题,让学生对此展开思考和讨论,教师再为学生讲解如何用生物学知识解决社会议题。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融入社会议题,不仅能提升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增强学生对社会生活的关注。因此,教师要不断强化教材生物知识与社会问题的联系,并用高中生物知识展开讲解。当下较为热门的社会问题:如何保障试管婴儿的合法性、克隆是否违背人伦道德等问题,都是社会上广泛争议且与高中生物有关联的议题。教师应选用合适的议题,引导学生对它们进行深入思考。在充分结合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例如,教师在进行《遗传因子的发现》这一章节的教学时,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孟德尔的遗传因子分离与自由组合定律,并探究遗传因子的行为与有关性生殖过程中生殖细胞的产生与结合之间的关系等,并认识到遗传规律与染色体行为之间的联系。教师在讲授这节课时,可以将我国和西方生物学与此相关的最新研究进展融入课堂教学,让学生与时俱进,了解最新的生物学成果与发展。

综上所述,教师在开展高中生物教学时,应有意识地在教学活动中渗透社会责任感教育。教师还要将生物知识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并针对社会议题对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感培养,以此提升教学效果。高中生物教学要以学科知识能力为基础,通过教师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强化学生对社会责任意识的使命感,帮助学生感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价值,进而使学生为社会、为国家奉献出自己的光与热。

参考文献

[1]付海容.核心素养理念下高中生物教学中社会责任感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J].灌篮,2022(16):3.

[2]乔芳,崔进玲.浅谈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C].2020年教育教学与研究论坛论文汇编,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