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校新闻 》  深化协作 共研共进丨苏甘高中物理第十三次联合教研活动顺利举行 返回上一页

深化协作 共研共进丨苏甘高中物理第十三次联合教研活动顺利举行

发布时间:2025-05-05

为贯彻落实《苏甘两省合作共建推动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方案》要求,探索新时代教研方式创新,推动课堂教学变革与育人质量提升,促进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改革,2025年4月25日上午,“江苏-甘肃合作推进县域普通高中创新发展教学新时空·高中物理联合教研(十三)”活动在江苏省海门中学和甘肃礼县一中同步举行。

本次活动主题是“指向批判性思维的物理教学实践”,由江苏省教科院中小学教研室副主任汪明、甘肃省教科院徐可刚共同主持,并邀请了江苏省扬州教育科学研究院刘昌荣、江苏省海门中学黄晏和甘肃省礼县第一中学李宏伟参与点评和指导,还邀请了江苏省南通教科院院长徐卫华、兰州市第五十八中学朱小倩开设专题讲座。本次活动分为课堂教学展示、专家点评和讲座三个环节。

课堂展示:多元视角,思维进阶

江苏省海门中学的杨钧捷老师带来《波的形成》教学展示。杨老师借助海浪视频引入,通过多媒体动画生动展示质点在波传播过程中的运动轨迹,组织学生在亲历抖动长绳的过程中,直观感受波峰、波谷的产生与移动。

甘肃省礼县第一中学的赵岩柏老师带来《全反射》教学。赵老师以光纤通信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实例开篇,通过精心设计的光在不同介质界面传播的实验,以问题链的形式引导学生观察光线折射和反射的变化情况。

专家点评:精准把脉,专业引领

扬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研员刘昌荣、江苏省海门中学副校长黄晏、甘肃省礼县第一中学年级主任李宏伟三位专家,对两位老师的课堂进行点评。

特级教师、教授级高级教师、国际物理奥赛金牌教练黄晏老师对杨钧捷老师的《波的形成》进行了细致的点评,他指出,《波的形成》这一节课,以“机械波”核心概念为载体,通过问题链驱动、模型建构与科学探究,展现了批判性思维培养与物理概念教学的深度融合,体现了“概念本质化、思维显性化、应用迁移化”的教学追求,为学生提供了“像科学家一样思考”的机会。

专家们都肯定了杨老师情境创设的巧妙性和实验探究的有效性,同时也指出这一节课可以增加“学生自主提问”环节、强化“批判性语言”的示范等建议。

对于赵岩柏老师的课,专家们赞赏其知识讲解的逻辑性和问题设置的启发性,也建议在学生互动环节给予更多时间,让学生充分表达观点。

讲座赋能:理念革新,方法升级

南通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特级教师、教授级高级教师徐卫华带来《物理观念课堂建构策略》讲座,剖析物理观念内涵,分享构建物理观念课堂的方法与实践案例。他指出,高中物理“延展式”课堂应以科学认知流程为主线,用生动的情境来唤醒认知,激发想象促进学生与知识相遇,用具体的任务搭建思维链,引导学生从规律发现者或是问题解决者的视角进行思考、尝试、想象,实现对知识移情式理解。

兰州市第五十八中学朱小倩开展《大单元视角下思维进阶式课堂教学》讲座,从大单元教学理念出发,阐述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实现学生思维进阶。

最后,江苏省教研室汪明主任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他说,本次联合教研活动,为高中物理教师厘清在批判性思维视域下高中物理概念教学的研究路径,提供了可参考的范式,注入了革新课堂教学的新活力。未来,我们将带着收获持续深耕课堂,用新思路新方法,持续护航学生求知旅程,助力全面发展。

此次教研旨在深入探究批判性思维视域下的物理概念教学,为高中物理教学质量提升与创新发展提供思路和经验。活动历时近两小时,江苏、甘肃两省各地的老师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参与了本次活动。

图片1.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