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以“知识成网、图解重思、典例载法、及时反馈、适时补偿”为主题的高二地理一轮复习课“六学”课堂教学模式研讨活动在我校拉开帷幕。来自全区各高中的30名高二地理教师齐聚一堂,共同探讨高效复习策略,分享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实践经验。
课堂展示:聚焦模式创新,彰显教学智慧
活动首环节为课堂教学观摩。刘利安老师执教的《水文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复习课,以“六学”理念为引领,通过“考题督查”环节检验学生课前默写成果,随后系统梳理核心知识点,引导学生构建思维导图框架。在例题分析中,刘利安老师结合具体案例,层层剖析径流量与含沙量的影响因素,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充分体现“知识成网、典例载法”的教学设计理念。
赵文琴老师的《周练讲评》习题课则注重“及时反馈”与“适时补偿”。她首先通过数据图表直观展示周练四的答题情况,精准定位学生薄弱环节;随后以“知识补偿”为抓手,带领学生回顾体系化知识点,并针对太阳视运动轨迹和气温影响因素两大难点进行深度点拨。课程尾声的变式训练环节,通过改编试题强化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有效落实“图解重思”的课堂目标。
深度研讨:碰撞思维火花,共探素养落地
课后,与会教师围绕“一轮复习课如何践行‘六学’要求”展开热烈讨论。评课环节中,教师们高度评价两位执教老师的课堂设计:刘利安老师的结构化知识整合与赵文琴老师的动态化反馈机制,为“六学”模式提供了生动范例。同时,大家就“地理学科素养如何融入复习课堂”各抒己见,从分层教学策略到情境化命题趋势,探讨内容既具理论高度,又贴近教学实际。
活动最后,教研员龚华主任以《自然地理要素间的关系揭示方略》为题开展微讲座。通过典型案例解析,深入阐释要素关联的逻辑链条与教学渗透路径,为教师优化教学设计提供了方法论指导。
共谋发展:凝聚共识,蓄力前行
本次研讨活动不仅为各校教师搭建了经验共享的桥梁,更通过“六学”模式的实践探索,为高二地理一轮复习指明了提质增效的方向。海门地理教研组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持续深化与兄弟学校的协作,不断优化教学模式,助力学生在夯实基础的同时提升地理思维品质,为培养兼具学科素养与创新能力的未来人才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