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下午,由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和甘肃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江苏省海门中学与甘肃省兰州市第七中学联合承办的“江苏——甘肃合作推进县域普通高中创新发展教学新时空高中通用技术联合教研”顺利开展。
本次活动的研讨主题是“结构功能的实现”,活动由江苏省南通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高中通用技术教研员姜松祥老师主持。
课堂展示环节,依次播放了我校吴永亮老师和兰州市第七中学陈妍老师的同课异构观摩课——《探析结构稳定性》。
吴永亮老师的课以探析吊车的稳定性贯穿始终。通过视频激发兴趣,并抛出问题“吊车倾倒的原因?”“怎样才能保证吊车在工作的时候稳定不倒?”学生根据原有的认知得出了初步的答案,但不能用所学知识准确描述出吊车倾倒的原因。接下来,吴老师利用悬臂结构代替吊车,探析了影响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学生亲历设计、制作、试验、改进等环节,通过悬臂结构的分步制作与体验让学生自主探究出影响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拓展了静态结构保持稳定的本质。最后,由悬臂结构重新回归到分析吊车倾倒的原因以及怎样增加吊车的稳定性等,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真实情境问题。学生通过真实情境的体验与探究活动,自动生成了“结构及其稳态性”的相关基础知识,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工程思维、技术意识、创新设计”等学科核心素养,真正做了了“学中做、做中思、思中创”。
陈妍老师的课则从课程内容出发,将课程知识细化为模块化的知识点,通过多种教学资源的灵活运用与技术试验的示范与引领,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技术活动和技术试验中有效突破了本节课的重点及难点,整节课自然流畅,逻辑清晰。
专家点评环节,依次邀请了如皋市通用技术学科骨干教师沈晶晶老师、兰州市学科带头人江铁炜老师、海门区学科带头人吴钧烽老师、甘肃省学科带头人高丽花老师、海门区通用技术教研员张继斌老师、甘肃省通用技术教研员李莉老师分别对两节课进行精彩点评。
沈晶晶老师认为两节课均能较好地体现新课程的理念,通过真实的项目情境实现了“学中做,做中思”,培养了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课堂活动设计呈现出“准”“实”“活”三个特点,摒弃了浮夸的花架子,体现了高中课堂的真实样态,重视学生的体验过程、探究过程和思维过程,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能力得到了有力的提升。
江铁炜老师认为陈妍老师的课程设计节奏清晰,整体性强,边做边学,学以致用,连贯性好,学生情绪饱满,有效整理试验数据,串联结论,教学达成度高。
吴钧烽老师认为吴老师这节课的过程完整,学生的参与度高,通过最后平台练习结果反应了达成度很高,能很好地利用课堂各个环节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同时对该节课提出了一个建议,在课堂展示和评价环节,如果能让学生更多地展示技术试验数据参与评价,特别是互评,那么不仅能提高老师的亲和力,更能使学生的思考更加深入,效果也将更好。
高丽花老师高度评价了两节课,她认为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更多的将所授知识与生活情境相结合,通用技术内容本源于生活实际,高中通用技术知识和生活情境相结合不仅可以使知识内容更加生动,实用,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更能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和实践能力。
张继斌老师认为两位老师的课程都能提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动手动脑相结合,层次清晰,逻辑严密,系统掌握知识。吴永亮老师的课是一个问题求解的过程,通过悬臂结构代替吊车,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形成课程研究的闭环。通过项目化的教学设计,学生参与活跃,目标达成度高,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甘肃省通用技术教研员李莉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了点评和总结。她先高度赞扬了江苏在开展联合教研活动中展现出的扎实严谨的工作态度、科学高效的课堂模式、先进的教学理念,并对两地通用技术课堂教学提出了三个建议:一是注重试验设计的科学性,优化教学试验环节;二是关注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三是将技术标准引入课堂,将国家技术标准落实在生活标准中。她回顾了前两次苏甘交流活动,指出两省教师基本功扎实,但是在课程设计及呈现,师生互动上风格迥异但是各有特色。希望两省的通用技术课程共同进步,让合作共建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