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百态 》  丝绸之路研究视角演进新探 返回上一页

丝绸之路研究视角演进新探

发布时间:2023-06-24

跨民族、跨文化、跨学科是丝绸之路研究兼而有之的特征,交往、交流、交融是丝绸之路研究渐次深入的主题。一百多年的丝绸之路研究实践表明,世界眼光、多元视角对于该研究领域具有格外重要的意义。源于交往、深于交流、终于交融,时间与空间的更迭、区域与整体的统一、微观与宏观的交织、历史与当代的接续,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成就了丝绸之路研究别具一格的魅力。随着研究内容不断丰富、研究领域逐渐拓展,丝绸之路研究视角呈现朝向多元化演进的必然趋势。探讨丝绸之路研究视角的演进是丝路学的一项理论分析。具体而言,笔者采用的思维视角,主要涉及分类视角与关系视角。分类视角就是对以往丝绸之路研究诸种视角按特点进行归纳分类,关系视角则着重考察各种视角的承袭与发展,在此基础上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其演变规律。对丝绸之路研究视角演进的探讨,不仅有助于丝路学理论和方法的建设,对于中外关系史、世界史以及“一带一路”等相关领域的研究均有借鉴意义。

一、时间视角:历史与现实续接

丝绸之路研究中古今时间视角上的续接,是指历时性与共时性并存的现象。古代视角与当代视角的交迭,是丝绸之路研究在时间视角方面的突出特点,立足于“一带一路”视角的研究者对此体会尤深。自2013年中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原本作为“显学”的丝绸之路研究,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国内外丝绸之路研究持续升温,相关研究论著以井喷之势涌现,可谓盛况空前。“丝绸之路”作为全世界公认的历史文化符号,成为当代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思维源头。“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在当代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古丝绸之路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为“一带一路”建设奠定了文化基础。

丝绸之路与“一带一路”的历史文化渊源,不仅表现在文化符号的借用,还表现在历史传统的延续。丝绸之路研究中时间视角的古今交迭现象,正是基于上述历史渊源和时代助力。具体而言,在研究过程中,古丝绸之路的研究者都会不自觉地关注“一带一路”这一热门话题,“一带一路”研究者也必然会涉及古丝绸之路相关方面的研究。知古通今、古为今用,是当今丝绸之路研究的使命。“一带一路”倡议推进丝绸之路研究向着为现实服务的方向发展,古丝绸之路研究对于“一带一路”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超越时间视角的局限,立足当下、借鉴历史并服务未来,古今双重视角的运用,为丝绸之路研究带来新的活力与增长点。

二、空间视角:从区域向全球拓展

从空间定位角度考量,丝绸之路研究的空间视角所属范围不断拓展,由传统的区域(地区史)视角到国家(国史)视角,再到跨国(国际关系史)视角,演进到近些年备受瞩目的全球(全球史)视角。这不仅是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对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剧的历史潮流的回应。传统的区域史、国别史及国际关系史视角,已经不足以应对全球化趋势的需求。全球史的空间范围遍及全球的整个自然地理系统,全球史研究以俯视地球的视角看待世界历史的发展。全球史作为全球化在学术方面的反映,以超越全球的空间视角,拓展了历史文化研究领域在空间视角方面的探索,为丝绸之路研究提供了新的启示。

在丝绸之路研究领域,空间视角的运用一直居于特殊地位,是不可或缺的。区域与整体的统一,是丝绸之路研究“与生俱来”的特质。因此,无论从区域出发探究整体,还是从整体出发兼及区域,将二者有效统一起来的视角,才能更好地展现丝绸之路的全貌。丝绸之路研究是全球史必不可少的一个学术领域,探寻其空间视角不断拓宽的规律,我们就会发现,前述空间视角的演进不是一个简单的弃旧从新的过程。全球史视角并非全盘否定传统的空间视角,亦非将区域史、国别史和国际关系史视角进行简单叠加,而是旨在打破空间范围的藩篱,同时整合传统空间视角的诸种特长。对于丝绸之路研究领域中的某些特定专题而言,传统的空间视角仍是无可替代的选择。全球史视角囊括并超越传统空间研究视角,在所谓“全球性公共空间”的维度进行思考,更加适应全球化时代的丝绸之路研究。

三、学科视角:由单一向交叉综合转变

丝绸之路研究内容可以分为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民族、语言、文化等类别。从学科研究视角来看,呈现五花八门的样貌,并且逐渐形成由单一学科视角向多学科交叉、跨学科综合视角转变的趋势。从传统单一学科视角研究丝绸之路,举凡政治史、经济贸易史、军事史、文化史、民族史、社会史、宗教史、科技史、哲学史、文学史、语言学、古文字学、考古学、人类学、人口学、史料学、文献学、地理学、环境学、中西交通史、中外关系史等,无不为其所用。单一学科研究视角可以尽可能发挥该学科的优势,同时也有其不可避免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在于,单一学科视角只能从本学科的研究范式对丝绸之路进行考察,研究结论自然囿于本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如上所述,丝绸之路研究涉及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多种学科,丝绸之路史本身就是一部人类文明交流史,需要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研究,这样方能认识其全貌。由此,只有采用多学科交叉、跨学科综合的研究视角,才能与该领域学术空间不断拓展的趋势相适应。

从早期的丝绸之路文献辑录、遗迹踏查、交通贸易研究、历史文化探研等基础研究来看,起初对丝绸之路研究采用的文献考证与考古学实地考察相结合的二重学科交叉研究视角,已经是彼时所能达到的最佳选择。其后,人类学、文化学、语言学、地理学等多学科理论与方法的综合运用,使得丝绸之路研究新成果大量涌现。期待更多学科交叉综合研究视角的运用,尤其是相关自然科学研究视角的引入,为丝绸之路研究带来新的突破。

四、叙事视角:从本土观照到跨文化互动

对丝绸之路研究者叙事视角的发展变化进行探究,就会发现诸如自我与他者、本土与域外、内观与外观这些明显的差别。对于同一世界同一事件所选取的观察视角决定研究方法的使用,并直接影响结论的得出。立足于本土观照的叙事视角,即采用“我者”视角,从叙事者本位出发,外观研究对象,实际上作为并不客观的旁观者,受限于中心—边缘这种观察方式与思维定式,容易产生狭隘的“中心论”史观,由“中心论”史观出发所得出的研究结论必然有失偏颇。跨文化互动的叙事视角,则仿若采用一种“全知视角”进行俯察,是对“中心论”史观局限性的超越。丝绸之路的开辟与发展、多元文明的交流与交融,以及由此引发的全球范围的科学技术创新、思想文化传播、信仰观念变化,乃至环境变迁、人口迁移、政治经济势力的消长等,都对全球化历史进程产生重要影响。在当今全球化时代背景下,采用超越地区本位的跨文化互动视角,对于丝绸之路研究而言,是一种更为客观的视角,可以减少认知偏差。

从本土视角到国际视角再到跨文化视角的演进,并非逐一取代的过程,这些叙事视角在研究实践中并存甚至并用,这是由丝绸之路研究领域的特点决定的。叙事视角在丝绸之路专题研究中的选用,取决于该专题的具体内容,在跨文化互动视角无法展开科学合理叙事的领域,理应根据本土历史文化特点以及本土思维习惯,采用更为适宜的本土视角,反之亦然。

综上所述,丝绸之路研究视角的转换,是时代发展与学术进步的必然选择。丝绸之路研究重点关注的多元文明交流互动这一主题,与全球史视角契合度极高。从单一视角向多元视角乃至跨越视角的演进,是丝绸之路研究带给学术界的重要启示之一。随着学术研究视野的拓展、理论与方法的创新,研究视角亦会不断更新。学科比较视角、地理信息视角、生态环境视角、微观史视角等,这些有待发掘的研究视角,在今后的丝绸之路研究中都可以尝试选用,期待会有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