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组 成丽媛
刘勰在《文心雕龙》指出:“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绎辞”。摘抄感悟是高中语文学习中积累知识的“必修课”,也是提高学生语文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摘抄感悟是一个“悟读”的过程,相比于文本细读的解读方式,“悟读”是一种高阶思维参与的深度阅读,是一种“颖悟”和“妙悟”,更加强调学生在阅读中的能动参与、个性化理解和体验,从而获得思想的启迪。有效的摘抄感悟应该是有目标性和系统性的,教师可以从以下两个指向入手,引导学生养成摘抄感悟的好习惯,提高思维品质,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指向阅读:涵咏、感悟与赏析
这一类摘抄感悟直接指向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素养的提升。在选择摘抄的文段时,要聚焦“悟”读的支架——文章的关键句子和段落,特别是概括性较强或体现作者观点情感的句子,它们起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是破解文章奥秘的钥匙。在摘抄后,学生要对摘抄的文段进行鉴赏、品析和解读。朱熹在读书法中提到“涵咏”,悟读就是“涵咏”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悟出文本的内涵,主动地建构文本的意义,对文段进行吸纳。需要注意的是,学生的悟读鉴赏往往停留在简单的字面意义的理解和表层信息提取上,缺乏一定的思维深度。指向阅读能力的摘抄感悟不仅要把握作品的语言、主题、手法、内容、意蕴等层面,还要体察作者的情感态度、背后的社会历史,这样才能读通读透作品,形成对作品新颖深刻的理解,提高阅读的理解分析能力。
具体来说,涵咏体悟可以是对词句的推敲,通过品析语言的意蕴和情味,从而领悟背后的语境和思想。悟读也可以是联想与比较。文本不是单独存在的,文本之间的关联、对话和生成能够丰富对单一文本的解读。学生在赏析时,要调动自己原有的阅读经验,多文本比较分析,实现个性化的阅读。在感悟时,可以用文字系统完整地表达自己的阅读体会,也可以借助思维导图的方式清晰地梳理文段的思路脉络,从而升华对文段的理解和积淀。
二、指向写作:发散、思辨与内化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摘抄感悟是积累写作素材,训练写作思维的有效形式。在平时的摘抄感悟训练中,很多学生虽然储存积累了不少写作素材,但因为缺乏对材料的思考发散和整合创造,所以在写作中不能将这些素材灵活地化为己用,信手拈来,素材使用僵化单一。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悟读中开掘思维,内化于心,实现读写结合,读写共生,让摘抄感悟成为写作的“活水”。
1.段落仿写
读写迁移,最基础的方式就是仿写借鉴。特别在学习议论文写作的初始阶段,摘抄仿写优秀议论文的段落能够帮助我们积累写作的“图式”,更快入门。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所阅读的论文精筛细选,提取好段,分析研究,吸收借鉴。例如,学生可以学习优段中的论证思路、论证语言、论据使用、论证逻辑以及议论文的核心段落写作方法等,在精准理解把握的基础上进行仿写训练,迁移运用,有针对性地训练议论文写作。在仿写中,常常有学生陷入仿“形”而非仿“神”的误区。事实上,思想是语言的内核,我们在仿写的时候,不仅要摹仿借鉴结构、语言等“形”,更要挖掘其背后严密的思维逻辑,结合自己习作的实际情况,进行富于个性的再创造。
2.金句扩写
阅读言简意赅又充满哲思的名言金句,是一场与伟人的对话,给与我们顿悟与智慧。名言金句的“悟”读最关键的是要发散思维,叶圣陶和夏丐尊两位的《文心》一书中把感悟叫做“触发”,也强调的是一种发散。发散思维又叫辐射思维、散点思维或求异思维,是指能够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进行思考的一种认知方法,它表现为思维的多样性、丰富性、广阔性。在写作教学中,发散思维有助于开阔学生的思路,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生成信息,写出内容丰富的文章。因此,学生的感悟可以是对格言警句本身的思考发散,多角度思辨思考,敏锐洞察,发表自己新颖独特的观点。此外,也可以由这句话发散至一个“话题”,系统地谈一谈自己对某个话题的看法。这种感悟也可以看作是“微评论”,重点训练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深度辩证思考,锤炼自己的观点。
3.事例评写
事例摘抄可以直接为写作积累素材,但要将这些材料内化于心,在写作时游刃有余地运用为论据是学生的普遍难题。事例素材的内化关键在于学生主动地进行思考理解、加工整合、评价感悟以及再创造。首先,应当引导学生将所积累的素材进行归纳整理,做到条分缕析、一目了然。需要注意的是,归纳整合不能仅仅停留再标签式地提取材料中的“关键词”,进行简单的浅表化的分类。加工整合事例的核心在于对例子的分析和评写,既要能概括人物的主要事件,又要能够关注一些细节,让写作内容精准,富有情感。再次基础上,要读懂、读透人物事迹,多角度挖掘人物身上的品质,迁移运用,盘活素材。
例如,学生积累屠呦呦的事例时,仅仅关注其成就,分类时贴标签为“努力”“坚持”“创新”等,在真正写作中运用这一素材时,总是无法准确贴合观点。但如果在积累事例时能够对屠呦呦发现青蒿素的过程有所分析和评写,就能够发现其他一些新颖之处,例如“中医学”对其发明的支撑,发现青蒿素过程的曲折与试错,女性科学家的力量等等细节。这些都是可以从屠呦呦事例的分析中延申出来的“悟”点,在平时的摘抄感悟中有独到深刻的挖掘思考,加以整合创作,才能在写作时灵活运用事例佐证自己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