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2020级海中摄影社的社长陈昱龙。很荣幸在高一便成功申报了摄影社,并在社长一职上一干就是两年。两年里,我带领着摄影社四次获得校“五星级社团”的美誉,也磨砺了自我的人格,感触颇丰。
如何带领好一个社团?
如何做一个好社长?
如何借助社团这一平台锤炼好自己?
我想这是每一个海中社长都思考过的问题。而通过两年的实践,我仿佛看到了答案。
在第一节社团课上做的自我介绍,至今仍历历在目。怯生的话语中,却饱含着热情与期待。但光有热情是远远不够的,好在我及时与社团的指导老师进行了沟通。如果说热情是办好社团的必备素质的话,那么沟通就是办好社团的起点。老师有丰富的班主任经验,一番指点后,我办好社团的思路逐渐明朗。
接下来的第二步,就是提高自己的组织策划能力。老师的提议就好似书上的目录,具体的故事如何书写,就得靠社长自己了。我每次社团课前我都会花几个课间对社团课程进行构思,社团课后再总结一些得与失,让社团课逐渐变得井然有序。这个过程中,我的决断能力提高了,自信也在不断提升。
第三步,是管理能力。随着社团工作逐渐得心应手,我对策划组织所用的时间也在逐渐压缩。而随着社团在同学间逐渐传开,加入摄影社的社员也越来越多。这个时候,就需要提升社长的管理能力了。社团创立初便在老师指导下设置的副社长、宣传委员、摄影记录员职务这才发挥了真正的意义。为了减轻自己的负担,我手把手地教副社长如何设计课程、收集社员作业,教宣传委员如何完成与社员沟通联系并完成活动记录表,教摄影记录员如何精准地记录课堂细节。有了社团委员的分工协作,我的的工作从“创造”变成了“审改”,同时社员们得到了相应能力的锻炼,我的工作轻松了,整个社团的效率也更高了。
办好社团的第四步,是创新。由于社团的成员增多,每次点名比较耗时,于是我改为每班询问一个负责人其班是否到齐。另一大创新是室内的活动,从开始较单调的老师讲解、评价照片及技巧,逐渐发展为看一些国外摄影师的摄影原理讲解,拍摄全程记录,去一些摄影网站寻找灵感,为社员的作品写评论等。另外,起先我上课时更加侧重提高社员的审美水平和技术能力。而一节课上我做了一次民意调查,发现比起照片鉴赏和技术讲解,社员们更希望去户外拍摄,于是我又大大增加了户外活动的比重。在一次次创新中,社团的课程得以多元化、人性化。
作品展示
《追影》
摄影:陈睿
点评:主体突出,有运动的美感——薛文严
《倒影和辉》
摄影:陈睿
点评:巧妙地将光影透过水面的倒影展现出来,充满意境美感。——俞程耀
《楼上日暮》
摄影:陈睿
点评:主色温和怀旧,大楼在夕阳的余晖下更显大气。——陈昱龙
《碎金瓷》
摄影:陈睿
点评:恍如炫彩的琉璃,碎金般的桂花散落在其中,如梦如海,充满诗意与幻想之美。——俞程耀
《少年的远方》
摄影:陈吴凡
点评:日暮时分,摄影者用较高的对比度,凸显出夜空与主体人物的存在感,营造氛围。——俞程耀
《蓝色琉璃》
摄影:陈昱龙
点评:独特的拍摄角度,将建筑的直线条展现出来,较高的饱和度,将建筑在蓝天下映衬得更加宏伟——姜淑婷
《远坐的猫》
摄影:陈昱龙
点评:
拍摄手法新颖,整张照片有重点,猫的出镜,让画面有灵动感——屈天翼
画面色彩鲜艳,对比突出红砖绿叶灰石相互映衬,抓住了猫,雕塑等要素,彰显了海中文化底蕴。——俞程耀
《辉煌》
摄影:江晨亿
点评:光影交错,苗木出夜的寂寥,水波荡漾,绘出比方光耀——陈滢颖
《窗外记忆》
摄影:吴鑫宇
点评:巧妙利用了建筑的阴影,像画框一样框住了窗外的金秋,色彩温和鲜明,给人视觉上的美感体验。——俞程耀
《全军出击》
摄影:吴鑫宇
点评:虚化效果突出人物主体,富有竞争感和青春活力——朱煜博
《凝视》
摄影:王沈嘉
点评:构图与抓拍的时机恰当,既突出了猫的唯美姿态与炯炯有神的眼睛,又体现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生机勃勃,猫的位置偏右下,让绿色显得不太单调。具有颜色美与线条美——江志远
《霞》
摄影:施卓桦
点评:蓝色与灰色融合,搭配一抹跳跃的橙色,静谧之中不乏活力。——陈昱龙
《格言》
摄影:王沈嘉
点评:精妙的拍摄手法表现出了石头的厚重,也凸显出石头上印刻的敦品励学大气卓越。——俞程耀
《一泉幽碧》
摄影:陆博文
点评:绿意盎然,湖水碧透,很好地捕捉了风光之美。——俞程耀
不得不说,在海中社团的这个大舞台上,我的能力得到了质的提升,眼界得以开阔。那颗热爱生活、热爱摄影的心不曾改变,人格也益发丰满了。在海中当社长的经历,让我感恩而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