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的记忆

发布时间:2019-02-20

永恒的记忆

倪志群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弹指一挥间,三十年过去了…。。

    岁月如一股洪流,冲刷着记忆中的一切,渐渐地,许多人,许多事淡出了记忆,甚至痕迹全无。然而有些人,有些事却永远是记忆宝库中最珍贵的藏品。

    三十年前的海中生活无疑是我记忆的典藏…

    在叶建辉父亲的帮助下,本该就读于三和中学的我有幸跨入海中校园,遇到第一个人是陈晓燕同学。她那一个标准普通活让人感受到城市人的不同风采,尤其在我们这些讲惯海门沙地话的乡下孩子面前形象陡增。然而她热情地领着我跑前跑后,办理入学报名的各种手续时,我又感觉到我们间的距离是那样的近。

    高二分班后,我有幸做了张育炎老师的弟子,张老师其人其事,尤其是教书育人的出色本领,我在三和中学读初中时就早有所闻,百闻不如一见。身为数学老师的他,却有着扎实的语文功底,授课时风趣幽默的话语,常常使同学们忍俊不禁;那一叠叠厚厚的题卡,是他智慧的结晶,勤奋的象征,更是他培养出象刘鼓川,陈光,蔡晶等一批高才生的见证;他当班主任,很懂学生的心思,每当我们犯有小错时,他总是不露声色地巧妙地给予指正,既不伤我们自尊,又让我们明白该怎么做;更有叫绝的是他一手漂亮的清秀的板书,犹如绣娘在黑绸上绣下的美丽的白莲花……

    那时的生活是清苦的,但同样有我们快乐的时光。每个星期一的晚自习后,是我们宿舍这个家最热闹开心的时候,大家都拿出各自从家中带来的炒米粉、炒面粉、炒黄豆,炒花生大概是当时最高档的食品了,偶尔有人带点乡下少见的物品,就成了大家争抢的猎物,欢声笑语荡漾在这不足二十平米的小屋中,有时还会引发相邻宿舍的嫉妒。在这个热闹的小屋中有我、蔡晶、蔡小华、沈琴、李娟、厉红珍、陈卫琴等。

    天有不测风云,正当我们为自己的目标奋斗冲刺时,我得了急性阑尾炎,我懊恼至极,埋怨老天对我如此不公。这时,陈象新校长亲自领我到校医室诊疗,从他焦虑的目光中,我分明感受到了父爱,师爱。校医诊断后又急送人民医院治疗,一下子休息了二十多天,拉下了许多课程;我不属于那种头顶一拍,脚底“咣”的一声响的学生,拉了二十多天课程,岂不要了我的命,正当我愁眉不展之际,是班上的老师,为我开了“小灶”,是同桌殷艳及陈晓燕、黄亚红、李娟等同学伸出了援手,我才跟上班级的学习进度,我想我能有今天,也有他们的一份奉献,我真想说声“谢谢”,但中国有句老话,大恩不言谢,我记着就是了!   

    高考前夕,我们农村户口的学生大多填报中专,急于跳出农门,甩掉玉米籽袋的心情无以言表,从小羡慕站柜台的我,如愿以偿考上南通供销学校,毕业后从事供销工作,一晃二三十年过去了,从一名普通的职员成长为副科职领导,我更多的得益于高中期间老师的教诲和同学们的影响,是他们让我懂得了“真诚待人,踏实做事”的道理,是他们培养了我“勤奋学习,努力追求完美”的行事风格。

    海中79 (3)班,是我记忆中的金色港湾,我时时告诫自己,我虽不能为这个令人骄傲的团队增添异彩,但我也不能为这个团队抹上一丝的黑。

    三十个春与秋,褪尽了人生光与华,唯有记忆是永远年轻的、永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