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是这样炼成的
沙克勤
马鞍山,是一个小城,是钢城,同时也是一个诗城,是一个能将李白留下来永久居住的地方;“半城山来半城水”是城市的名片,“九山环一湖”是城市的简称。
大学毕业,理所当然地留在马鞍山(宝钢去不了,当时江苏的钢铁几乎空白),马钢,成了我进入社会的第一步,也成了我千锤百炼同步成长的大熔炉。马钢,我国钢铁第一股,规模也从年产200万吨发展到1500万吨。三十年的锤炼,我见证了企业的发展壮大,自己也练就成一块质量合格的钢。从几万元的项目施工到独立主持几十亿的工程建设,在企业的升级换代中得心应手,建功立业。在钢铁大发展中,也为江苏的钢铁振兴和超越贡献了菲薄之力,沙钢、张家港永联、宜兴、中天等都留下了我的足迹和汗水。去年,转入马钢“能源环保”领域,绿色环保,节约能源是一项国策,是城市发展的大计,更是人类生存的永恒主题。
在诗城里,做一个诗人,曾是我的梦想。一踏入社会,几个气味相投的年轻人一起成立了“三色堇”诗社,结交朋友,抒发感情,采风、涛会、狂想、丰富人生的阅历和情感。只是诗作发表有限,未成大器,圆梦不再。
江苏情结,永世不忘。自2007年陈光找到了我,回到集体中间,从此孤雁不再单飞。南通相聚,体味一个暖冬的情谊。同学们的音容笑貌一一呈现,老师们的教海声声策鞭。班主任张育贤老师的典型特征——一副大三角板、一组题库卡片、一副厚镜片的眼镜。漂亮的板书,缜密的推理,引人入胜的讲课,使我对数学情有独钟,高考数学得了85分的高分。课上的严肃,课下的亲切,使我对老师有一种父辈的敬重和亲近。每次回宿舍,经过张老师家门口,迎面透过厚镜片“咪咪”的笑,是我海中学生生活最亮的暖色。
陈光的练达,鼓川的沉稳,卫东的刻苦,寒松的亲近……还有女同学繁星点点的美,内心深处总有一种“远望”的感受。
在“饥荒”的年代里,对食物的渴望一点不亚于对知识的渴望,每次轮到取“饭桶”竟是一件兴奋的事,一下课冲到食堂,抢饭菜“量最大”的桶,分米饭菜时,心里的“小九九”时不时会冒出来,尽管“公平”使然,但内心总渴望自己的饭碗满高满高的……其实,寄宿生活也是一部钢铁冶炼的前奏。
中学和大学生活,是人生最华丽的乐章,是你钢铁品质的注入期,铁矿石和稀有元素的加工加入,决定你能耐多少度的高温,决定你能历经多少时间的冶炼,决定你能通过多少工艺的锻造,终极决定你能否通过社会这个大熔炉的鉴定,练就一个品质优良的特种钢。
海门中学,是一个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