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校友感怀(校友抒情篇) 》  东洲忆——难忘同学情 返回上一页

东洲忆——难忘同学情

发布时间:2019-02-20

东洲忆——难忘同学情

黄伟

    在我们记忆的深处,镌刻着—段永远值得典藏的同学情谊。翻开岁月的档案,那时少年的纯真、青春的炽热、求知求真的渴望,依然让人回味和激动。

    三十年前的高二(3)班具有标志性。那是8个班级中的尖子班承载着海门与海中、社会与家庭的殷切期待,也承载着莘莘学子的人生梦想;海门是我们的故乡,海中是梦想的起点,在同—个起跑线上学习时建立的同学情谊延续着我们几十年的友谊,辐射并覆盖着四面八方的同学,一个电活、一声招呼、一个通知就能激发每个人的热情。

    二十年来我辗转4个城市(南京、郑州、镇江、盐城),虽偏居一隅盐城20年,但一直是同学活动的积级响应与参与者,我把高二(3)班的同学视作基础最牢固、感情最纯洁、友谊最深长的网络和资源。

    当年的高二(3)班具有特殊性。有的曾是小学同学,有的曾是初小同学,有的还是街坊邻居,尽管彼此了解有深有浅,想互联系有多有少,但求学上进的相同因子和平等相处的共同因素,始终连结着这个特殊的群体。在那物质匮乏的年代,虽然家庭成份背景各异,但贫富差距不大,也没有参杂到同学关系中,无沦步行还是骑自行车上学、走读还是寄宿、吃荤还是吃素、“的确良”还是平布衬衫,在相对单一色调的衣裳里,裹携着朴素的本质和一颗同样火热的心,大家互帮互学,互相讨论、研究。一套数理化丛书(记得约17本,班上只有少数几个有头绪的拥有),几个人分着交替看,打扫卫生、摘黑板报等班卫集体劳动大家争着做,让人怀念也值得纪念,

    高—(3)班中同窗时间最长的要数陆鄂梅,只有高一不在同一班,一直是我们的好同学、好班干,这与其世袭从医,大户人家出身有关,颇有涵养,心地善良,知书达理。

    高二(3)班中街坊邻居最近的要算葛卫中和朱军了,同住反帝街的西半部,同是小学同学,相处时间最长,相互影响最深,当年我亲眼目睹葛卫中—家含着泪、提着袋(炒米粉)为他()们的“小彪”送行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读书时依依不舍的场景,也亲身感受了朱军一家为其能考上免交伙食费的大学(徐州师范学院,经济实惠,二年学制)而欢喜和庆幸,让我备受感动。

    高二(3)班中—起走进南工的五位同学,陈光是当之无愧的领导,拍板、定夺, —言九鼎。这次三十年聚会的时间、地点和方式就是由他审定的;黄立新是我们永远的班长,所有活动都少不了她忙碌的身影和嘹亮的号令;蔡晶是个专家、学者,人不在心仍在,身临其境推理、论证;我是个劳碌而热心的勤务兵,从小学到高中,从部队到军营,出黑板报是我的拿手好戏,摄影是我业余爱好,莫愁湖、玄武湖、鼓楼广场、海门等地的同学聚会中的留影,有的就是本人的拙作。

    值得感谢的有两位同学,鼓川同学当年的指点和提醒使我第一志愿从南京师范学院改为南京工学院,这是在硬纸板上最后时刻变更的一字之差,陈光同学当年的关心和帮助使我大学临毕业前避免了一次错误,这也是在关键时刻的指点迷津,确实英明正确,远见卓识。

    三十年前是我们梦想的开始,无论梦想是否成真,三十年后的今天已是梦醒时分,我们曾经的羞涩,曾经的迷茫、曾经的痛苦和不解,都已烟消云散  让我们共同拥有并珍惜生命里程碑中这段美好的记忆和情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