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旗下走来,我充满自豪感
——朱觉人
一九三四年四月,我出生于江苏省海门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也是一个革命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朱建章,字鼎元,从通州师范学校毕业后,在家乡小学任教。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义无反顾地奔赴苏中解放区,投身革命文教工作,直至抗战和解放战争胜利后才回到家乡。此后又在南通地区多所中学,担任书记或校长,为革命和建设事业培养和输送了大批人才,真可谓桃李满天下。母亲陆慕莲虽然是一个没有文化的普通农村妇女,但很聪明贤惠,勤劳泼辣,正义勇敢。在父亲离开家乡投身革命的年代,母亲一个人支撑着我们这个多子女家庭(我们有兄弟六个),种了儿亩地,靠微薄的农业收入,给地主和富农打短工苦度终日。再就是母亲纺纱织布,缝制和出卖粗布衣裤和鞋袜,来维持生计。此外,在父亲的感召与熏陶下,母亲也十分同情和支持革命。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最严酷的年代,母亲竟敢带着我们在摇篮中的小弟弟吉人,以回娘家探亲的名义,经常穿越封锁线,往返解放区和敌占区,去探望父亲,支持革命。并曾数度带领家乡的有志青年,去解放区投身革命。后来成长为县团和厅局级领导干部。而我们兄弟五人——朱作人、朱建人、朱觉人、朱亚人、朱吉人(五弟因病早逝),在党和人民以及父母亲的培养教育之下,也都成为共产党员,县(处)或团级干部。
我大哥朱作人于十三岁跟随父亲参加革命工作,十四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十五岁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历任游击营文化教员、炮兵连副指导员、防化兵连指导员,曾参加苏北盐城攻坚战、犬昌和沭阳阻击战、苏中李堡镇攻坚战,以及淮海、渡江和上海战役。尔后进军福建,参加了福厦战役。一九五二年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历任志愿军坦克兵指挥部件战参谋,坦克兵营参谋长、团副参谋长。在十多年的战斗生涯中,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经历了革命战争的艰苦卓绝的锻炼和考验,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一九五八年因身体欠佳,转业至地方工作。
我于一九五五年毕业于江苏省海门中学,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经政审、体检和高考,被录取为留苏预备生,去北京外国语学院学习一年俄语后,赴苏联莫斯科有色金属与黄金学院地质系铀矿地质勘探专业学习,学制六年。一九六二年毕业归国后,被分配在第二机械工业部北京第三研究所,从事中国铀矿床类型、区域成矿条件及成矿规律研究,以及铀矿资源预测和编图工作,直至一九七一年年底。在此期间,曾广泛涉猎国内外铀矿床资料和国际会议文集,出差大西南(云、贵、川)收集我国沉积型铀矿床资料。去中南和毕南诸省调研和收集我国南岭花岗岩中的铀矿床资料,撰写了《国外主要铀矿床类型》一文(1963年)和《浅成低温热液铀矿床及其花岗岩类的关系》一书(1964年),由《铀矿地质编辑部》出版发行,并与人合译《国际核燃料会议沦文集》(上册,英译汉,1964年)和《铀矿床地球化学找矿方法》(俄泽汉,1973年)两本书,均由我国《原子能出版社》出版发行。
记得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我国为了加强社会主义建设和国防工业建设工作,专门成立了一个新的兵种——基本建设工程兵,并正式列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系列。这个新的兵种所涵盖的业务范围很广,涉及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许多部委,其中包括铁道兵(地铁建设)、建设部(基建部队)水电部与石油化工部的基建部队、地质矿产部(水文部队)、冶金部(黄金部队)以及我们二机部的铀矿地质及矿山部队,分属有关部委、军区或国防科工委双重领导。其中的大部份部队己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集体转业,回到所属部委工作,但一些特别重要和艰巨的工作,至今仍保留部队建制,如水电部队、水文部队和黄金部队等等。基建工程兵这支队伍,无论是否已经集体转业,都是名符其实的基本建设队伍,为我国各条战线的大规模基本建设,大型和超大型工程,为地铁建设,为大型水电站、核电站建设,为寻找核燃料、黄金资源和大西北地区寻找地下水资源,作出了不可磨密的贡献!
由于受父兄的影响,我从小就一直梦想着当一名解放军战士。当年在我读初中的时候,正值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轰轰烈烈开展之时,校园里到处晌彻“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打败美国野心狼……”的嘹亮歌声。我积极报名参加军事干部学校,准备奔赴抗美援朝前线。我母亲专门为我赶制了新布衣和新布鞋,到海门中学为我送行,并在全校师生动员大会上讲话,支持我参军。但结果学校领导以“年幼体弱”为名未批准我参军,致使我大失所望,痛哭流涕。
我和爱人龚学屏都是技术干部。一九七二年初,被调往基本建设工程兵八三0部队(四川)工作。这支队伍以原来的铀矿地质队伍为基础,加上军区直属部队、防化兵等组成基本建设工程兵铀矿地质队伍。原来铀矿地质队伍坚强的事业心和艰苦奋斗和创业的精神,加上军事化的管理和生活以及铁的纪律,使这支新兴的部队更有生气,更有战斗力!同时,我们也实现了童年的梦想,当上了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穿上了绿油油的的确良新军装,还有闪闪发光的红帽徽和红领章,感到特别精神和自豪!每天清晨,当起床的军号响起,我们兴奋地投入新的一天战斗生活,出操、拉练、紧急集合、点名,一切都显得特别新奇。而当我们带着地质锤、罗盘、地质包,一身戎装,骑马挎枪,甚至俯着马邦、驮着给养上高原、下盆地进行地质找矿时,我们又像是科考队,又像是探险队,又像是剿匪队,特别有意思。当然,地质队伍成了基建工程兵,就得建立新的军民关系,发扬我党我军的光荣传统。我们严格规定和执行了秋毫无犯的铁的纪律,每当逢年过节,都要进行盛大的拥政爱民活动,军民关系特别融洽,受到各地群众的普遍赞赏与好评。
我在四川先后工作了十一年,曾任师部技术参谋和研究所总工程师。在四川省工作的十一年期间,踏遍四川盆地的山山水水,重点研究了盆地的铀矿资源及其远景,同时登临海拔3000—5000多米的若尔盖、阿堤和青海高原的雪山草地,进行区域地质调查和找矿。一九七五至一九七九年,与北京三所合作,完成了“川北中生代砂岩型铀矿床区域成矿条件及远景预测报告”,于1980年获得国防科委科研究成果三等奖。一九八一年,我撰写了“四川盆地北部中生代砂岩型铀矿床成因探讨”一文,先后在四川省地质学会学术年会和《四川地质学报》上发表。随后我又撰写了“四川盆地北部中生代砂岩型铀矿床矿化特征及成因探讨”一文,由中国科学院《沉积学报》(1983年第一卷第二期)予以发表。同年,我的新译作《热液铀矿床氧化带》一书(俄译汉),由我国《原子能出版社》出版发行。
一九八二年十月,我被调往基建工程兵南京842部队任副团长。这支部队原来是由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将军亲手操办组建起来的,主要负责江苏省铀矿床普查勘探工作,同时兼顾浙西和皖东的找矿工作。一九八四年五月,部队就地集体转业,改编为核工业二七二大队,我任副大队长,一九八五年十月任大队长。同年年底部工作会议确定我队逐步实行“军转民”,第一步是实行“半转产”。除继续进行铀矿普查勘探以外,同时兼顾黄金普查和开展多种经营,广开财源。在此形势下,大队实行一个单位、两块牌子,成立了《核工业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公司》,由我兼任总经理,同时组建了工程勘察公司、桩基公司、核工业南京招待所等经济实体,首先开展与地质工作性质接近的延伸项目的多种经营,增加对外收入。在我担任大队和公司主要领导期间,我全面主持和领导了这个县团级事业单位的各项工作和管理,组织领导本单位实行军转民,进行产业结构和队伍结构的凋整,走向市场,广开财路,实行事业单位企业管理,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安置效益,开创了新局面,积累了新经验,大队连年被核工业华东地质勘探局评为先进单位。在此基础上,我撰写了《铀矿地质工作十六字方针,指导我们从困难中崛起》和《铀矿地质队伍内部产业结构的调整》等论文,在一九八九年华东铀矿地质经济学会学术年会上发表,并获得好评。当年秋天,我单位与我部华兴公司组织队伍赴澳门半岛承担国际机场土石方爆破和施工任务,我担任该工程董事会董事。一年半以后,我们按规定工期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受到国际机场专营公司
(葡萄牙)和中方总承包商澳门《中娱公司》的一致好评。同时我们也锻炼和壮大了自己的队伍。时至今日,经过全队干部、职工和历届领导的共同努力和艰苦创业,二七二大队己发展壮大为一个以全国各核电站基础工程为主业,兼顾工程勘察、地基处理、路桥及港口勘察和施工,水处理产品与技术,以及大中型钢铁厂等的污水处理、生态环境保护工程的综合性事业单位,以市场为导向,实行事业单位企业管理,年产值达数亿元。
一九九二年七月——一九九六年七月期间,我曾担任中国核工业总公司常驻俄罗斯代表和江苏国际经技术合作公司驻独联体国家办事处代表,以及中国核工业总公司和俄罗斯原子能部合资创办的深圳索罗恩高科技工业园副总经理。在这几年中,曾广泛参与两国和两部之间的经贸合作、科技交流、人才引进、合资企业等各项工作,陪同部局、省市领导及各种专业代表团访问俄罗斯原子能部机关与厂矿企业,研究院所和一些民用工农商贸企业,担任各种专业技术和商务谈判的主译,并以一九九四年9~10月间,带领索罗恩公司代表团访俄,洽谈合资企业的建设问题。一九九四年十二月,受聘担任由外经贸部委托深圳市政府举办的“94—中俄经贸洽谈会”首席翻译。一九九四年十月~一九九五年十月,在连续两届“上海工业装备与成套设备国际博览会”上,担任俄国原子 能部展览团首席翻译,负责新闻发布会,记者招待会和谈判签约的翻译工作。
一九九七年七月初至一九九九年十一月底,我受《江苏国际集团公司》聘请再次赴俄工作,从事由《世界银行》贷款投资的建筑工程项目的承建工作。先后担任项目组高级顾问兼首席翻译、项目总承包副经理、经理,完成罗斯托夫州(市)等九十中学扩改建和煤矿城等二十一中学扩改建及体育馆新建两个交钥匙工程。在历时两年多的工作期间,结识了俄罗斯联邦民族等地区政策部所属中央与罗斯托夫州两级《世界银行贷款基金局社会项目实施局》的领导成员,以及罗斯托夫州川长等有关州、市领导,多次回答电视、广播、报社记者的提问和采访,并在州政府机关报《铁锤报》上撰写“扬子江与静静的顿河亲为手足”的文章,宣传中俄友好合作。
此外,在罗斯托夫州工作期间,我曾受多所高等院校的邀请,先后在国立顿河科技大学国际关系系、北高加索行政学所属国际经济学院、罗斯托夫州经济科学院所属国民经济及世界经济学院、国立罗斯托夫大学经济系和加索莫斯科商业学院,多次给俄国师生们和外国留学生作关于《中国经济与经济改革》的巡回报告。中国改革开放与经济建设的伟人成就和成功经验,受到各校师生们的一致称赞。为了答谢我的讲课,有关院校领导纷纷给我颁发荣誉证书及奖状。
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我又于二00一年七月至二00二年八月期间,受《中江国际集团》聘请,赴俄罗斯新西伯利亚州工作,担任该州由世界银行贷款投资兴建的丘雷姆区综合医院建设总承包项目组副经理,我们在极度困难的沼泽地区的施工条件下,团结一致,艰苦奋斗,克服重重困难,胜利完成了任务,我也再一次以实际行动,报答了苏联(俄国)人民对自己的培养教育。至此,《世界银行》对俄国罗斯托夫州与新西伯利亚州共两亿两千万美元贷款、几十个中小项目的建设,己趋近尾声,我们《江苏国际集团》共中标七个项目。我参加了其中两个州共三个项目的承包建设。
二00二年八月,我结束了在俄常驻学习、工作和生活的经历(先后十二年,其中八年在莫斯科),回到南京,至今已有七年时间。虽早己退休,但思想没有停顿,工作仍在续续进行。至今仍担任着江苏省外交翻译中心的兼职翻译和江苏省对外科技促进协会的理事,继续利用自己对俄罗斯情况比较了解,俄语比较熟练的优势,为促进中俄友好交流和合作进行工作。二00二年十月,俄罗斯联邦副总检察长柴卡康士坦丁上将(现已晋升为总检察长大将),利用参加上海国际合作组织总检察长会议的机会,率领俄罗斯联邦高级司法代表团访问江苏省检察院,我受江苏省外事办公室的聘请参加省政府的接待工作,负责翻译和全程陪同,园满地完成了任务。同年十月底,又受省外办聘请,担任在连云港市召开的“新亚欧大陆桥沿线国家区域经济合作会议”俄语同声传译和此后在省市召开的一些国际会议的同声传译。在一般的口译和笔译方面,回国后这几年我完成了各种专业的口译与笔译工作,如经贸谈判地各种合同、协议和文件,各种标书与专利文件。工程技术方面涉及的专业更加广泛,如各类建筑工程与建筑材料:汽车、机械、泵阀及仪器;石油及天然气的勘探、开采、加工与石油化工;金属矿床的普查勘探开采与选冶;电气、电子及无线电技术;机械加工、冷热处理与焊接:精细化工、药品、饮料、食品、化装品;以及植物蛋白、饲料工业等。在社会科学方面涉及影视作品、新闻伦理、记者道德、油画与雕塑艺术等等。当然,就专业知识而言,我不可能懂得这么多。但就翻译工作而言,我的重要任务是起沟通作用,使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民旅、不同语言、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职业和身份的人达到相互理解。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只要具备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词汇,加上熟练的语法知识,良好的听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与综合概括能力,我就能对各种笔译、口译乃至同声传译任务应付自如,起着良好的沟通作用,顺利而圆满地完成各种翻泽任务。这些就是我的工作比较成功的原因,也是我的一些实践经验。
如今我虽年逾古稀,但如用核物理学的行话讲,总觉得生命刚过“半衰期”,为党为民所做太少,壮志未酬、壮心不已,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虽已成为跨世纪的老人,但身体基本健康,身板硬朗,神清气爽,耳聪目明,应该而且可能继续发挥余热,寻找新机遇,发挥新光芒,创造新业绩,作出新贡献,为促进我国原子能事业的发展,促进中俄友好合作,为改革开放和发展经济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实际工作,为二十一世纪中华民族的崛起和腾飞,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毕身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