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难忘师恩(校友谢师篇) 》  忆陆子犹先生 返回上一页

忆陆子犹先生

发布时间:2019-02-20

陆子犹先生

  徐为农

陆子犹先生是我在海中读高中时的数学老师,当我们1958年高中毕业时,先生调南通师专任教,当1962年暑假我从江苏师范学院数学系毕业回海中任教时,正逢教育战线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南通师专解散,先生又回海中任教。从那时起我与先生又成了一办公室的同事,直至文革开始。

陆子犹先生从上世纪四十年代起就是海门教育界的名师,1956年又被评为江苏省优秀教师,文革前是海门独一无二的中学数学三级教师。

我参加工作时的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正是海中教师队伍新老交替的年代。学校领导为了培养我们这些年轻老师,在安排课务上,实行新老搭配,以老带新,让新教师有更多的机会向老教师学习。我正好被安排与陆子犹先生同轨,先生本来就是我的恩师,现在又成了我进入教师队伍的领路人。从研读教材到备课、上课,我都能很方便地向陆老师学习。并且先生仍旧像以往对待学生一样,让我跟班听课。也就是让我固定在一个班,在这个班上陆先生的课每堂必听,听完后再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备课方案,加上听课心得,修改自己的教案,第二天再去上课,这样做能保证我们新教师的教学质量,又能把陆先生最后的东西学到手,比较迅速地提高我们新教师的业务水平。在这方面陆子犹先生对培养新教师是无私的,为学校作出了贡献。

陆子犹先生教育工作最显著的特点我认为有以下几点:一是工作极端负责任,虽然先生从教几十年,对中学数学教学早已烂熟于胸,背也背得出来,但他从备课、上课,甚至改作业打一个勾,都是一丝不苟,十分认真(也许有我们这些科甲出身的“大”学生在后面听课也起到相互促进作用),二是先生上课虽声音不高,但思路清析,简明扼要,没有一句多余的话,在讲解例题时,能充分暴露思考过程,使学生能举一反三,三是板书清楚,上一堂课先生的字迹工整,重点突出,到下课时,先生留下的板书像出了一期精彩的黑板报。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通过陆子犹先生等一批名师的传、帮、带,几年下来,在这些名师的熏陶下,海中数学组的一批年轻教师迅速成熟起来,逐步将陆先生的教学特色发展成为我们数学组的共同特色。这使我们在终身从事的数学教育工作中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