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象师
——敬献给江苏省海门中学百年校庆
黄善祥
陈象新校长一生的成功,在于他具有天人合一的三大特色:
天才基础在教育,
柔弱性格得天下,
勤教苦练成大业。
我是1946年东南中学象师的学生,长期深受他的教诲,我对他有所了解,但不太深刻,故题为:浅议象师。
第一、天才基础在教育
家庭教育:象新出生在祖上世代教书的教育世家。据《海门教育志》记载:他的曾祖父陈斗虚,在清道光、同治、咸丰年间,开设“蒙堂”、“私塾”,教育族中,乡间子弟。祖父陈梦周,继办私塾,在海门中学读书期间,受到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新思潮的熏陶,为推行新学,将私塾改为“昌光小学”,自任校长。还创办夜校,为周边群众进行启蒙教育。母亲陆企妤,亦出生于书香门第,知书识理,外祖父漱霞公长期从教私塾。
象新童年,在父私塾,昌光小学,受父严格教育;同时受到母爱督导,在家背诵三字经,千字文及唐宋诗词,成为天才神童。象师后来写了许多诗,出了几本诗集成为诗人,家教是基础。
学校教育:象新在父昌光小学毕业后,考入锄经小学,这是一所东南地区非常有名的新式小学,受到民主政府的领导扶持,进行抗日救亡民主教育,象新在校勤奋好学,成绩优秀,受到校长称赞;又是个学生中的活动分子,被推选为学生会主席,带领学生开展抗日宣传。
象新在锄经小学毕业后,因家庭经济困难,父亲要送他去棉花行学生意,行前,回访母校,见同学要去南通报考通师初中部,他在老师、同学的相劝之下,跟随同学去南通报考。那年报考通师的学生有1000多名,而学校只录取100名。结果,锄经校报考的12名,录取2名,其中有象新,全校录取100名中,他名列第2名。可见他的小学天才基础。象新在闻名于世的通师6年,由初中部到师范毕业,受到了良好的基础师范教育。
象师从教,所取得的成就,得益于学校教育基础。
第二、柔弱性格得天下
象师在从教道路上,遇到两次生死劫难。
一次在1948年,东南地区教师集中进行“三查三整”教育,象师家庭成份破落地主,成为三查三整的重点对象。他亲眼目睹一位教师被斗后押送回乡,被当地农民活活打死。还有一位教师在批斗后,请人带信农村妻子,要家里准备棺材。这时,有位领导对象师说:“我们共产党、新四军、是工人、贫农的队伍,你是地主家儿子,现在查阶级、查成份很紧,我们发点路费给你自找出路……”。象师听了事关生死警示,作何选择?向右走?向左走?听其言气走?听其言求留?这是智慧、性格的考验,过去的年轻豪爽、意气风发的劲头不行了,只有以他的柔弱天性,忍气吞声地求救:“就让我留在这个队伍里,砍柴扫地、带带孩子、教教他们……”。由于象师平日里人缘好,周围朋友如云,结果保命得天下。象师回家对妻子说:“疾风吹劲草,患难识忠臣。”“环境越难险,愈在生死关头,愈能考验人,认准了的路就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还有一次,1966年文化大革命,象师参加在如皋的“社教队”,被造反派揪回批斗,定罪“地主”、“走资派”、“反党反社会主义分子”,是海门最典型的“牛鬼蛇神”,被关进牛棚,戴高帽子游街。大小批斗上千次,其中三次被打得死去活来。同时全家受诛连遭殃,而象师泪流志不移。在经受长期12年之久的折磨考验,最后落实政策,被江苏省人民政府重新任命为江苏省海门中学校长。
两次人生劫难,转危为安,是象师柔弱性格的胜利。象师天性柔中有刚,弱中有强,他一生谦虚谨慎、低调做人,使他本来可能要失去了的生命又重新回来。
第三、勤教苦练成大业
象师执教60年成大业,是他勤教苦练的结果。他留下了桃李满天下,留下了长书妙诗,留下了文化遗产。他从“锄经小学”、“盐垦中学”、“四联中”、“东南中学”、“海门中学”,为一校又一校一路走来,对他平凡又光辉的一生作何评价:我想用象师最美好的语言、诗句表达他的大恩、大德、大业。
《锄经小苑》(1939年9月)诗。“芦沟炮响战端开,我为输将到讲台。粉笔多情终不悔,此生许定伴英才。”“锄经小苑多花木,岁岁春来发几枝。昨夜东风新送翠,含芬吐秀斗芳姿。”
《忆盐垦中学》诗:“敌人肆虐校遭灾,游击施教洋岸来。为有师生多壮志,历经磨砺出英才。”
《东南中学》1947年2月,象师在东南中学向阳村分部,坚持游击教学,一天,敌人下乡扫荡,象师带领30多名学生跑到东海边。诗曰:“游踪忽忆海复东,弹雨横飞宿草丛。蓬苇为芦兼作笔,海潮伴读草同眠。”
《海门中学》1949年1月元霄节后一早,象师参加南通专区教育工作会议后,直接从南通三里墩徒步到海门中学报到,参加东南中学接管海门中学,直到傍晚才到达学校。象师多次赋诗记述他与海中共命运的情感,“三十年来甘与辛,几经风雨更相亲”。
1956年9月—1957年7月,象师被江苏省教育厅选送北京教育行政学院进修,受到国家领导毛泽东、刘少奇、朱德、邓小平、胡耀邦等接见并留影。象师感到无比光荣和幸福,夜不能寐,当夜倾吐心曲一诗:“登临难忘怀仁堂,留影衔恩霞九光。”
象师从教60年,人老了,他恋恋不舍离开教育岗位,念及来世。有诗:“回首征尘惜逝川,泛游学海寸心旃。莘莘雏凤多情趣,抑若重生更诵弦。”又说:“若有来世,仍将与莘莘学子相伴。”其矢志教育之心,可谓九死其犹未悔。
2002年10月,象师在海门医院病危,我得悉后,备了一信,专程赶往海门探望象师,见他已昏迷,我把信留给家属并说:待象师醒来读给他听。事后我知:象师在临终时交待家属:“黄善祥给我的上百封信,我活着保留,我走,把他的信烧给我带走。”后来,确实我给象师的信烧给他带走了。今后,我只有来世相见象师,才能看到我给他的信。今日唯一幸运的是,我给象师最后一信,至今还留在人间。
二○一○年七月一日
(黄善祥,东南中学校支联谊会常务副会长,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特约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