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难忘师恩(校友谢师篇) 》  恩师教诲 终身受益 ——怀念王德贤老师 返回上一页

恩师教诲 终身受益 ——怀念王德贤老师

发布时间:2019-02-20

恩师教诲  终身受益

——怀念王德贤老师

陈秀祥

正当欢庆江苏省海门中学建校100 周年华诞之际,在京的部分海中校友聚集一堂,回顾母校的往事,大家感慨万千。作为海中校友,我们感到非常荣幸和自豪,海门中学的优良传统、校风、学风影响着我们一生。

今天我特别怀念的是体育老师王德贤。他德高望重,是受人敬重和爱戴的老师。我中学六年和小学五、六年级的体育课均由老师担任(老师约于l9501月由扶海小学调至海门中学任教),连续给我们上了八年的体育课,情感颇深。

在我记忆中,那时海门中学的师生中,晒得最黑的是王德贤老师。他步履轻松、规范,调皮的学生有时偷偷跟在老师后面,学他的走路姿势。他习惯穿一套运动服,胸前挂一个哨子,平易中透出一股豪气。老师发现杨殿一短跑速度快弹跳力好的特点,因材施教,重点在跳高、跳远两个运动项目上给予培训,训练一段时间后成绩提高不显著,老师便要求杨殿一由跨越式跳高改为全国跳高冠军郑凤荣创造的箭跳法,并改进起跑及跳跃式空中横卧过杆转身,落地时面对横杆,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掌握了要领和技术,终于获得成功,成绩有了明显提高,在比赛和测试中多次越过1.70米高度,创造了当时学校最好成绩。

19502月考取海门中学,老师正好从扶海小学调入海中,继续指导、训练我的跳远,但经过半年左右的努力,发现进步不明显。此老师要求我改进蹬跳方法,改为挺胸式跳法,在老师的耐心指导和示范下,又经过近一年的刻苦练习,成绩有了显著提高,由4.5米提高到5.5米左右,在后来的比赛和测试中常达到5.86.0米,这直接得益于王老师的辛勤指导。

我曾参加过县市级运动会,在北京交通大学求学期间,1956年北京交大举行春季运动会,参加跳运项目,取得了5.8米的好成绩,并打破了学校跳远最高纪录,还获得了《破纪录奖状》;19575月我参加了北京市高校田径运动会,取得了较好成绩。那次运动会的开幕式上,当我们运动员队伍通过主席台时亲眼目睹了在主席台中间就座的周恩来总理的风采。过去听说周总理是东方美男子,果然名不虚传。总理较白的脸色衬托出较重的胡子,双目炯炯有神,面带微笑,向我们运动员鼓掌招手,和蔼可亲。当时我的幸运之感溢于言表,此时此刻我首先想到谆谆教导我的恩师王德贤老师。没有他,我绝不可能有机会如此清晰地见到敬爱的周总理。

我在海中学习期间,每年一次的全校运动会,是老师真正的节日,他是全校最忙的人。他既是所有运动员的教练,又要作会前各项准备,可谓一切事务,从搭主席台到沙坑里加沙,运动场上打石灰线。海门雨水多,白线须时时察看,经常加工修补,特别是百米的起跑线,跳远的踏板线,老师如同战士守护自己的战壕那样,时时守护那些白线。他既是总教练兼总后勤,又是总裁判。他检查完百米终点的记时员又奔赴起跑线去发令;连自行车都没有,他忙透了,然而也高兴极了。老师从不在主席台发表演说,也不为冠军颁奖,他乐于默默奉献。进入体育场,他心里装着的只有体育和他献身体育的精神。

在我记忆中,约于1953年初,海中由原校址迁至新校舍,当时操场新建不久,很不规范,有些地方不平整,长了许多杂草,老师利用体育课和我们一起动手除草平整场地;运动场的一侧中间他亲自动手砌一个“司令台”,那是王老师每天领我们做课问操用的;平衡木买不起老师设法买了一根木头,加工成平衡木,使我们开了眼界;学校没有体育馆,雨天老帅亲自组织我们清理出作贮藏室用的大草棚,让我们在此作垫上跳箱等室内运动。现在想来,当时虽艰苦,但这样的体育课和校园生活也真丰富多彩,令人难忘。

德贤老师经常教育我们要德智体劳全面发展,不能只偏重某一科目,这样才能全面胜任以后学习、工作和人生,为国增光。在他的教育下,我们的学习不因体育运动而受到影响,相反使我们有了强健的身体,更能应付繁重的学习任务。在高中阶段他还鼓励我们发展群体运动。当时海门中学可以自由组织球队,成立了许多以个人名字命名的篮球队,比如日成队、海燕队、鲁迅队、皮克队……,发挥青春活力,培养团队精神。球队成员可以跨年级自由组合,每年进行多次比赛,甚至走出校门到社会上去比赛。其中日成队当时在海门很有名气,杨殿一就是日成队的主力队员之一;海燕队互相配合默契、战斗精神顽强。班级之间比赛,班上其他同学必到场观战助威,只要女同学一到赛场,比赛气氛更加热烈,拉拉队更加起劲。

    王老师的体育课内容多彩多样,同学们都愿意上他的课,他精心备课,做示范动作非常到位,一丝不苟。在给我们授课期间,老师已是四十多岁的中年人了,真不容易啊,他的敬业精神,永远影响和激励着我们。王老师经常向校领导建议增加体育经费,千方百计增添或更新体育器材和设施,提高同学们对体育课的兴趣。在当时的状况下,海中的体育器材、设施虽然简易,但还较为完备。如400跑道的操场、几个篮球场、垫上运动的垫子、秋千、跳高跳远的沙坑,爬高用的粗竹竿粗麻绳、单双杠,还有平衡木、跳箱等一应齐全。那时学校无游泳池,王老师设法带领同学们到适宜、安全的河泊中上游泳课,引导我们往德智体劳全面发展的目标努力。

    王老师对各球队、田径队或其它运动队的组织工作十分细致,要求各类运动队必须民主选举队长,制订队的章程,并报学生会体育部批准,以此锻炼学生的办事能力,按章法办事。王老师一贯宣扬他的理念:“胜不骄,败不馁”。体育比赛有胜有负,常常败多胜少。败了多找自己的缺点和问题,胜了多表扬队友的长处,学习对方的优点。无论是高考落榜,还是人生沟沟坎坎,这“六个字”原则是一种精神力量,一直影响着我的一生。王老师是位优秀的体育教师和尽职的体育工作者,但他的影响远远超越了体育。在学生中的深远影响令我终身难忘,这就是师恩重于山。

    我们55届的部分同学于20055月组织过“半个世纪再回首,海中校友故乡行”活动,30多名同届同学返乡回校,并与10多位老教师及现任校领导聚集一堂,相互交流,回顾过去,畅谈海中和个人今昔变化,气氛十分热烈,大家一致感谢母校和老师们对我们的辛勤培养和教育。那次活动大家委托我专程去海门三阳镇将王老师接到海门中海宾馆。老人家神彩奕奕、行动敏捷,和同学们欢聚一堂,非常高兴。不像95岁高龄的老教师。与他谈起海中、某某同学的往事,记忆、思维不减当年。不料200911(农历10月初8)王老师因年老体衰,无疾而终。他圆满地完成了自己的人生,99岁,跨越了两个世纪,见证了世事沧桑。他的人生坚实地为学生服务;也永远在我心中留下了人生的榜样。

                                                            2011年7月5

55届校友陈秀祥系北京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院长、教授,现已退休。本文承同年级刘炬、杨殿一校友提供素材,谨致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