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激情岁月(校园生活回忆篇) 》  忆我少年时的海中 ——写于母校百年校庆之际 返回上一页

忆我少年时的海中 ——写于母校百年校庆之际

发布时间:2019-02-20

忆我少年时的海中

——写于母校百年校庆之际

 

我在海中上了六年学,那时候,海中分初中部和高中部。在我待过的所有学校中,海中是我从学时间最长,记忆最为深刻的一所学校。

校园印象

我家就住在海中前面的那条小路上。不记得是先上了海中,还是先搬去了那里。走路只要十分钟。现在眼睛闭上,远远的就看见海中的校门。中间一条通道一直通到底。教学大楼后面是几幢平房教室,都均匀地对称分布在走廊两边。先是初中部,然后是高中部。每个年级六个班,走廊左右各三个班。最后一幢教学楼是两层,是高一和高二的教室。再往后则是大礼堂,也是学生饭堂。小饭堂(教师食堂)和老虎灶也在那旁边。大礼堂里有个舞台,边上有个很小的房间。是我们演出时的更衣室。教学区的左边是学生宿舍,教师宿舍在后面。我们的音乐教室也在这里。每次下雨以后,去音乐教室的那条小路有小水塘,泥泞。操场很大,在教室的右边。有一条四百米的跑道,记得每学期我都要补考八百米。那四分零六秒很长很长。操场的一头有双杠和一个航空圈,当中有排球场,篮球场,沙坑。另一头有爬高杆。每天早上第二节课后有早操时间。每个班级都会在自己教室前列队,跑步进入操场。

走读生,寄宿生

走读生少,寄宿生多,差不多一比三。我住在镇上,天天回家。好羡慕寄宿生的自主。寄宿生有很多时间在一起。有很多共同分享的话题。

信箱

在校门口传达室里,每个班级都有一个信箱。每天班级信箱保管员都会去取信,然后在教室里分发。那时候我们还没有电话,没有短信。我们走读生总是很羡慕收到信的寄宿生。

男生,女生

我们上学的时候,男女生之间一般是不讲话的。初中刚开始的时候,好像还是男女同桌的,我们经常为”三八线”吵吵闹闹。大概从初三起,就男女分开坐了。一排男生,一排女生。高中以后,后排就基本是男生的天下了。那时,男生们时髦穿绿军装,蓝军装。特别是高个子男生。所以后排就是革命海洋。女生们都素面朝天。我记得积攒了好长时间的零花钱,买了粉面纸。擦了脸上粉粉的,不会油油亮亮的了。没有眉笔,就用烧过的火柴梗,效果也不差。初三高三毕业的时候,大家彼此写毕业留言的时候,倒是少了些顾忌。

老师印象

说起老师,初中时有一方一袁两老师。

老师教语文,我还记得一个阳光明媚的早上,老师在课上边走边读朱自清的《春天来了》。我感受到了语言的力量。老师教英语,从她那里我学到了纯正的发音和学外语的兴趣和信心。

吴宁萍老师教数学。她说过一句话:要先把书越读越厚,然后再读薄。当时我听不懂。懂了以后获益至今。

江建华老师质朴幽默,讲一口上海海门话。讲英文语法时头头是道,一板一眼。其它的并不在意多少。还记得老师有笔找笔的样子,大家一通大笑。他一点也不介意,跟着一起笑。只有周敏芝老师的几何课可以相提并论。老师个子很小,黑板只能写一半,经常要擦。有时要跳起来擦。我几何知识不记得多少了,但她的话“哩册来,趴册起”还是响在耳边。

高一那年,石鑫老师是我们的班主任。当时石老师刚刚结婚,我们的注意力(大概老师那时也一样吧)都在张老师身上了。我始终记得老师那件漂亮时髦的黑蝙蝠衫。记得我初中的成绩一直不错。撑到初中毕业。高中一下子考了个30名。老师找我谈话,当头一棒,当时唧唧咕咕的。现在想来,如果是我,也会这么做的呀。下半年我们选定文理科。

高二我上了文科班,黄建平老师连任了两年班主任。圆圆脸,眼镜片一亮一亮的。

体育老师顾建红,每次800米考试比我都急。仰卧起坐一分钟36下满分,每次练习,她都总会说:腹肌锻炼对女生很重要。我生了孩子以后明白了她的话,可是已经太晚了。

老师瞿文广,教了我6年。我还学了手风琴,可惜现在全还回去了。

我离开海中已经有二十多年了,但母校的老师,建筑,草木都还在我记忆中。海中不但传道,受业,解惑,更教会了我上进,自尊,自信。追忆往昔,展望未来。我为我的母校海中骄傲。

后记

母校百年校庆之际,文思汹涌,奋笔疾书,洋洋洒洒写了一片《母校回忆》。正沾沾自喜得读着,不对不对,跑题了。回忆母校,变成了回忆自己少年时,少年事。但这些真心实意……于是改了题目。

再读,不好不好,犯忌了。还有好多老师没写。怎么办,学生这厢先有礼了……

明年三月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