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激情岁月(校园生活回忆篇) 》  忆七十年代中期的海门中学排球队 返回上一页

忆七十年代中期的海门中学排球队

发布时间:2019-02-20

忆七十年代中期的海门中学排球队

俞晓和

    我是1972年冬进入海门中学初中学习的,那时,学校排球队在管明安老师的带领下已在南通地区小有名气。1974年我有幸被管老师选中进入校排球队,从此开始了两年多的艰苦训练和南征北战。同时,也因体育而改变了我的命运。

    竞技体育的训练无疑是很艰苦的。十几岁正是贪睡的年纪。冬季,天还没亮我们就已在校门口等着管老师开门,准备活动做好东方天空才发白,由于看不清排球,只得进行素质训练。刚开始一圈跑下来连呼吸都困难,随着训练天数的增多和运动量的不断加大,感觉越来越轻松,尤其是在负重去除后,速度和弹跳等素质都有明显提高,在跳起扣杀时有一种飘飘然的感觉;还有在霜冻的地上做俯卧撑,感到手掌要与地面粘在一起了,经过一个冬季的训练,俯卧撑已能做几百个,1975年省击剑队文指导来校招生,我一次做了两百多个俯卧撑,还感到很轻松,结果让文指导给叫停了。为此,还到省击剑队集训了一个多月,后因多种原因未能留下,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我们的训练水平。另外,管老师常带我们骑自行车去外地比赛,每到一地从不休息便立即投入紧张的训练和比赛,最远骑到南通市区。那时我们的水平已经很高了,在南通地区几乎找不到对手,骑车外出比赛主要是为了训练素质。

    我们这一批人进行排球训练都很自觉,管老师布置的训练任务没一个偷懒的,都尽自己的能力超额完成。管老师的专业虽然不是排球,但他能把当时海中排球带出那样的水平,除了他的责任心、凝聚力、对事业的追求和全体队员的努力外,我认为还有几点也是不可或缺的:一是学校领导的支持。记得那时领导经常光顾训练场,陈象新校长经常到场督战,团委吴文新书记甚至还陪同一起训练,从精神上给予极大鼓励。二是后勤上的保障。在那个物资很短缺的年代,后勤部门想方设法为我们弄来训练服装和用球等,还把我们安排在教工食堂用餐,以增加营养和体能。每当训练结束,在去食堂的路上我们都会有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三是技术上的苦练。管老师是个优秀的教练员。他对技术的钻研可以说到了入魔的境地,除了向书本学习外(那时,这方面的书还很少,不知他通过什么途径搞到的),不放过一切机会向高水平人员请教。那时的电视机是个稀罕物,全海门只有几台彩色电视,学校只有一台,平时是不拿出来用的,但一有排球赛的转播(主要是国家女排),管老师就会组织我们观看,观看结束后还要讲评。那时,海门会打排球的人还不多,一个是三厂的龚学明,另有一个是从南京体院下放到海中的吴蕴铨老师,还有几个海门籍在省队打球的黄林栋、李连帮、龚振家等,都是管老师的请教对象。所有这些使海中排球队在南通地区排球联赛中均以三比零轻取对手,以海中排球队主力队员为主组成的南通地区排球队在全省排球赛中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记得1976年在淮阴举办的江苏省男子排球区分赛中,除了输给南京队一局外,其余全部是三比零,后来因为地震而取消了总决赛,不然的话拿个冠军是没有问题的。

    海门中学的排球因为那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所以直到现在仍是省传统项目学校,也出了一些国家队队员,如张晓东、茅菊兰等,我也因为排球在下放农场劳动两年后,于1978年初被扬州师范学院体育系录取,成为“文革”后的第一届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