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激情岁月(校园生活回忆篇) 》  回忆我们的寄宿生活 返回上一页

回忆我们的寄宿生活

发布时间:2019-02-20

回忆我们的寄宿生活

尹建璋

    离开海门中学校园已整整三十年了,在我们以车代步、住着花园公寓、吃着山珍海味的今天,当我们这些毕业三十年的同学再次相聚的时候,我们更加想念母校,更加想念我们的寄宿生活。

    那时,我们有王鑫、沙克勤、叶建辉、张卫平、张红、陆健、徐俊、黄思杨、吴建洲、尹建璋等十位同学共居一室,朝夕相处、息息相通。宿舍是红瓦平房、砖铺地面,粗糙的木质床是上下铺式,西侧摆放二张,东侧连铺三张,铺上每家自织而又经染整后的床单,摆放着不带被套的盖被,倒也显得清爽、整洁;没有脸盆架,所有的脸盆是放在下铺的下面,一张水泥桌砌筑于北窗台下,摆放我们的茶缸、餐具等,每人的一个小布箱子或纸箱子也放在床底下,放些学习用品,那盛不下的几件衣服,只能放于枕头底下或垫被的下面,好在每人的衣服也不多,倒没有别的什么状况。春秋两季打开北窗,打开门上的气窗,吹入隔壁党校的桂花香味和校园庄稼地里的油菜花香味,还算惬意。难熬的是冬天和夏天,数九寒天、北风呼啸、门窗透缝,炎热夏天、没有电扇、蚊虫飞奔,还有黄梅天的时候,墙壁返潮、地面返潮、被子返潮、衣服发霉,也是很难受的。

    记得海门中学当时只有2个食堂,分别供老师和学生使用,而其中我们学生的食堂更为简单、清苦。一个木制饭桶盛上来饭,一个脸盆打上些蔬菜,那时还有粮票,每月交三十多斤,菜金是每天一角五分,我们每周吃一次猪头肉,每人或许能分个两三块,这样的伙食,是无法满足我们高强度的学习对营养的需要,大家也吃不饱。吴建洲饭量大,估汁饿得更快,老师要我们从家里带点营养品来,家长们就想尽办法,每隔十天、半月要不走着来、要不骑车来,带点炒米粉、炒面粉、炒蚕豆、麦乳精等充饥,建辉家里条件好一点,有时候会带点五香肚子、腊肉什么的,那肯定会被大家一抢而空。我们每个月允许回家一次,那时没有公交车,“二等车”又坐不起,大都是步行,走上一个多小时才能到家。

    寄宿生活是十分艰苦的,好在七十年代末全民皆“贫”,我们的学习劲头没有丝毫地遭到削弱,我们的学习意志没有一点动摇。我们只有一个目标,考上大学,跳出“农门”。想想我们现在,东坡肉还嫌油腻,江鲜、海鱼还要鲜活,出差要住星级宾馆,家里要搞高档装修,真不知道当时是怎么熬过来的。

    在我们同学离别三十年而又即将相聚的时候,回忆过去的生活,想想今天的日子,看看孩子们的现在,我们这些从那个年代走出来的大学生,真是感慨万分,让我们更好地珍惜现在的生活、现在的工怍,注意身体,教育好下一代、培养好下一代,经常相聚、互相勉励、互相帮助,迎接更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