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气蓬勃的共青团工作
徐忠义
在海门中学一段富有朝气的共青团工作,至今仍给我留下了许多美好的记忆。
1963年8月,在悦来中学任团委书记的我,出乎意料地接到去海门中学任团委书记的调令,当时心中真是忐忑不安,海门中学是海门的最高学府,是许多有志青年向往的地方,自己能胜任吗?后来我冷静一想,感到学校的专职团干实际就是在青年学生健康成长中的知心朋友和引路人。青年学生是朝气蓬勃的一代,只要跟他们善于沟通打成一片,用心去做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何况我在南通师范求读期间,曾担任过两年学校团委的宣传委员,在悦来中学担任团委书记时,和青年学生相处融洽心心相印,学校的共青团工作也很有生气,受到学生的欢迎,于是我振作精神鼓起勇气按时到海中报到。
新学期开学,想不到学校给我安排在党支部沈梦林书记同一间办公,事前有人告诉我,沈书记级别较高、态度严肃、说话不多、工作很细,以致心中对他充满了敬畏。但当我接触一段时间后,感到沈书记多年搞党务工作,做思想工作循循善诱,对我们年轻同志倍加爱护,对如何做好青年学生的政治思想工作经常给予指点,他还常常提醒我做好青年工作,既要配合中心,又要了解学生针对实际,才能收到实际效果,此时我才感到他很和蔼可亲。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党的领导强调的是政治挂帅,学校对师生提出的口号是“又红又专”。“红”就是要相信社会主义,听党话跟党走;“专”就是要有知识,业务能力要强。学校突出以教学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十分明确,一切工作都按计划进行,各班各学科从不加班加点,社团活动、文体活动、劳动锻炼、科普讲座、各类兴趣小组吸引了众多学生。我们团委按照学校党政的总体部署,围绕理想信念教育安排形式多样的校内外实践活动,每月安排一次团课,吸收青年积极分子参加,班级团支部和班委会密切合作,组织青年学生开展各种课外活动。记得有一次为配合学校开展革命教育,团委专门组织了一场革命故事会,由我主讲,为了把这次活动组织好,我到图书馆寻找资料,根据青年学生的爱好,我挑选了一篇关于解放战争时期某个连队坚守战略要地浴血奋战七天七夜的战斗的故事,那天听讲的团员和要求入团的积极分子约有三、四百人,自带凳子集中在教室西边的小操场上,在一个多小时的演讲中,我把曲折的故事情节、激烈的战斗场面、敌我双方的战术实施和战士们顽强的战斗精神讲得扣人心弦、声情并茂、娓娓动听。团员青年们听得全神贯注、鸦雀无声,讲完后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这是我到海中团委后第一次组织的规模较大的一次教育活动,也大大拉近了我与青年学生的距离。事后好几个学生团干部对我说:“这样的故事讲得生动,我们听得过瘾,希望多给我们讲讲。”此后,各班团支部积极组织青年开展革命故事、歌咏比赛、诗歌朗诵、社会实践等活动,使校园生活变得更加多姿多彩。
为了使自己成为学生可亲可信的知心朋友,从我当学校团委干部的第一天起,就不把自己当居高临下的教师看,而是把自己看作是青年学生的同志、朋友,在青年学生成长的道路上,我既是他们的引路人,也是他们的同路人。学校党支部书记曾对我说过,什么时候学生愿意和你接近了,你做青年学生的思想工作也就没有障碍了,就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怎样去接近了解学生?怎样当青年人的良师益友?当时我萌生了一个大胆的设想,和学生实行“四同”,就是和青年学生同吃、同住、同学习、同锻炼。在学校党支部的支持下,我选定高一甲班蹲点,1963年秋季开学后不久,我就把铺盖搬进了学生宿舍,那时条件较差,一个大宿舍要住几十个学生。从此,我和他们泡开水、扫垃圾,学生上课我经常在教室里听课,学生用餐,我也和他们一起排队打菜分饭,因为刚过三年困难时期,学生在校用餐既可交粮票,也可自带杂粮,经常吃玉米饭、麦粞饭,但我和学生一样吃得有滋有味,因为我出身农村,自小能吃苦。到下午第四节课是课外体育锻炼时间,就有学生都到操场参加各类体育活动,我也和他们一起打球跑步。通过一个学期的“四同”,学生们都把我看成是可信赖的朋友,愿意和我倾吐知心话,谈思想提要求,我也常把他们对教学上的意见反映给任课老师,把伙食上的建议提供给伙房管理员,把生活上的要求反馈到总务处,我感到自己在许多方面成了学生与学校沟通的桥梁,同时我也从青年学生身上感受到一分朝气和活力。当时学校团委开展各项工作,在团员青年中真是一呼百应,学校各项活动中涌现的办学雷锋标兵、学习模范、劳动积极分子、体育健儿等,绝大部分是共青团员。
海门中学有着优良的学风、教风和校风。我在海中的几年深深感到,能到海中工作的教师都是百里挑一的,能上海中求读的学生都是最优秀的,这种原本的高素质决定了他们在行为规范上的自觉性。在和青年学生实行“四同”中,我发现青年学生有许多优良的行为习惯,如在教室(当时学校没有饭堂)用餐时,很少有浪费粮食的现象,在大宿舍就初就寝时,到了熄灯的时刻大家都能按时入睡,到了课外活动时间,几乎百分之百的学生都活跃在球场、操场上。教师中无论是年长的还是年轻的,大多能严于律已尽情奉献。所有这些都深深地影响了我,也鞭策着我去努力提升自己。1964年寒假,陈象新校长在学期结束工作会议上,部署假期工作和提出注意事项,要求学校行政人员为便于做好开学准备的工作要在春节初五提前报到。那一年我正好在岳父家过春节,从年初三开始下雪,且越下越大,地上积雪也越积越厚,到了初四地上积雪已有一尺多厚了,到初五早晨,虽还有雪花飞舞,但天气预报要转晴了。在当时,如果返校,只能步行了,我想身为海门中学的年轻教师,事业心和责任心告诉我应该按时到校报到,当时我没有过多的犹豫,况且30多里的路程算得了什么,联想到1959年我参加海门县团化会,就是从万年步行到海门的。当天早饭后,我拿了一根树干当拐杖,踏着厚厚的积雪,一脚高一脚低的上了路,16公里的路走了四个小时,中午时赶到了学校,一双皮鞋的鞋后跟不知什么时候掉了。陈校长碰见后说,这么大的雪,你怎么来的?我说,这是我到海中的第一个假期,也是对我们年轻同志的一种锻炼和考验。事后陈校长不仅在新学期第一次行政会议上表扬了我,而且在向县委有关部门汇报时,作为海中青年教师进取精神一例再次提及。
1968年,我又调到新的单位,但海中团委工作几年的实践,给我留下的记忆是深刻的,它使我深深体会到,学校共青团是在学校党政领导下,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部门之一,工作做好了对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有利。在当时应试教育不太严重的情况下,青年学生要求上进,注意德智体全面发展,这也为学校共青团工作的活跃开展提供了宽松的环境,1966年以后随着文化大革命的开展,学校党团工作一度几近瘫涣,所以我把这段工作看作是海门中学“共青团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