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前后的海门中学学生运动
郁祖槃
海门中学建于1912年,“五·四”运动前后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与早期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运动,曾经强烈地影响着这个学校的一代师生。
在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的影响下,海门中学一批进步青年思想异常活跃,他们追求真理,追求科学,寻找改造中国的道路。上世纪一、二十年代至抗日战争之前,海门中学曾多次爆发学生运动,其主旨主要是青年学生追求自由、民主、科学,反对封建军阀混战,反对外国列强的侵略,反对当局的黑暗统治,并声援北京、南京、上海等全国各地的爱国进步运动,与当时全国的政治形势、时代的发展相呼应,学生运动反映出新旧思潮的交织与对抗,给海门中学留下了一段光荣的红色历史。
记史料记载,这段时期影响比较大的的学生运动有:
1915年,袁世凯与日本签订卖国的“二十一条”后,国人群起激愤,各地纷纷举行示威。在海门,以海门中学师生为首,全县中小学师生共约抵制日货,多次上街举行示威游行,演戏宣传,以唤起民众。
1919年,在“五·四”运动爆发后的一个多月后,
1920年,在5月9日“国耻纪念日”这天,为了揭露当年袁世凯与日本签订的《二十一条》的卖国行径,海门中学学生联合会组织演讲和演出,编演文明新戏《亡国惨史》、《卖国贼》等剧目,在茅镇各个学校以及下沙等地演出,借此警励国人、毋忘此日。为此,5月16日的《通海新报》这样报道:
海门之国耻纪念
1926年,北京“三一八”惨案发生后,海门中学与海门师范学生到全县各地如海复镇、日新河等20多处地方演讲声援北京的爱国学生。
1927年10月10日的“双十节”,海门中学爆发了一次大规模的学生运动,这次运动由我县共产党早期组织领导人张冠今领导,海门中学学生自治会委员的地下党员黄家骏、王兴宇和袁涤今等组织,其主旨为:反对国民党政府的黑暗统治,揭露国民党反动派制造“四 一二”大屠杀的罪行,反对国民党背信弃义、违背“联苏、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行径。组织海门中学,以及海师、能仁、锡类、女子中学等各中小学师生,在海中大操场集合,利用参加庆祝双十节大游行利用大会来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罪行,然后冲击反动的国民党县党部。海中地下党员黄家骏等指挥着整个队伍的行动。同学们一路上高呼“打倒列强!”“打倒军阀!”“打倒土豪劣绅、贪官污吏!”“反对黑暗统治!”等口号,声势浩大,游行队伍来到国民党县党部,包围了县党部。
1928年“五一”节,发动学潮,冲县党部,宣传山东惨案真相。抗议国民党反动派背叛国民革命的罪行。
由于此次学潮规模大,持续时间长达半年之久,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为此是,当时的江苏省教育厅勒令海门中学停办,学生大多数转学他校,部分失学。直到1934年下半年才批准复校。
为纪念这两次爱国学生运动,海门县人民政府于1989年在海门中学校园里特设立了“海门中学学生运动纪念碑”。记载着海门中学历史上发生在二、三十年代的两次大规模的爱国学生运动。
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日寇侵占我东三省,学生震惊,海门中学学生带头,决定罢课,上街举行游行示威,并散发传单,进行宣讲,以唤醒民众,县市各学校学生纷纷响应。
1932年,正逢“一二八”事件,日寇侵犯上海,我十九路军奋起抵抗,英勇杀敌。海中学生到全县各地以及通海一带进行劝募抗日军费的活动,得到了广大民众的热烈支持。在学生自治会的领导下,海中学生抗日救国热情高涨,积极参加宣传演讲和抵制日货的斗争,建立抗日军募捐团,募捐队,组成十几个小分队,分赴三厂、常乐、三阳、久隆和张芝山、小海等集镇进行宣传,劝募抗日经费,慰劳十九路军抗日将士。有关这方面的情况,民国21年(1932年)3月9日《通通日报》这样报道:
海门中学募捐团莅止兢化
募捐抗日救国军军费
私立海门中学学生援助抗日军募捐团,团员十数人,昨日在兢化区张芝山、小海各镇,向商民劝募抗日救国军军费,并沿途演说。一时应捐者甚为踊跃。一元、数元、数角不等,皆由该团掣予收据。闻劝募总数,颇为可观。亦足见人民之爱国心热云。
1933年济南惨案后,海门中学学生组织游行示威,号召抵制日货,这是当时《新通海报》的报道:
海门中学学生游行演讲
济南日军暴行惨案发生后,各地群情激奋,海门中学与商校学生,连日来游行演讲,分贴反日标语,手执“对日经济绝交”等纸旗,并劝告各商家,万勿再进日货。
1935年,北京爆发“一 二九”学生运动, 海门中学学生群起而响应,通电声援北京学生。海门中学学生联合会组织了县市各校学生上街游行示威,分队演讲,散发传单,高喊口号,震动了海门县城。
这段历史时期一系列的爱国学生运动,反映出海门中学学生在中华民族最危急的时候,顺应时代潮流,追求真理、忠诚爱国的精神,在学校的历史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