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不老海中(历史回顾篇) 》  记私立海门中学下校 返回上一页

记私立海门中学下校

发布时间:2019-02-20

记私立海门中学下校

陈祖仁

    抗战时期,在海洪黄家港西边,陈九房仓(现万年镇耀昌村),设有海门中学下校。当时办学的规模是年级单轨,其学生来自海门、启东地区。我是在1943年秋在海中下校读初一。直到1946年初才转到其他学校去的。

    我在私立海门中学下校两年多的时间里,尚能记忆的情况是:

    一.当时的学校领导和教师、工作人员

    校长兼校务主任是杨育其,教务主任是施惠周,总务主任是施友禄,专职教员有:杨树桐,石少逸,徐景石,施惠平、龚宝铨、王德贤、张志峰、吴修道、陈竹清等十多人。还有工友施志清、黄裕平等三、四人。杨育其平时一般不到校,只在月初校训活动时值场讲话。学生训导由教师张志峰兼任。

    二.办学规模和课程设置

    我在学校就读时,学校设有初一至高二五个单轨班。学校的高中部设在西边的陈兆明宅,初中部设在东边的陈兆明宅。每个班级的学生人数并不多,初中部每个班级一般在三十人左右;高中部每个班只有二十个人左右。在校寄宿生占学生的半数左右。学校开设的课程有:英文、国文(包括古文、诗词),数学、物理、化学、动植物、历史、地理、体育。当时图画和音乐由于条件不许可而未能开设。但每逢双周末便举办歌咏活动,同学们是非常欢迎的,纷纷踊跃参加,学校去东南警卫团请求帮助,东南警卫团便派了文工队和抗战支队的队员来校教唱。教唱的歌曲有:《松花江上》、《大刀进行曲》、《黄桥战歌》、《翻身三六》等。

    离学校不远就是江家镇(也叫下三和镇),那里驻扎着日伪军据点,日本鬼子和伪军经常下乡扫荡。学校作好了两手的准备,每个学生都备有一本伪国文书本,这是当时的伪教育部长、臭名昭著的大汉奸周佛海编写的国文教本。平时备而不看,每次遇到日伪人员下乡或来校的时候,大家就把它拿出来,装模作样地大声朗读,经常这样瞒天过海,并且已经习以为常了。

    三.学校的变迁

    1945年的8月,抗战胜利,日寇投降。国民党的县政权回驻到海门县城茅镇。是年冬天,国民党部队向东进发,内战爆发。这一带还乡团四起,市局混乱。海门东部成了战场,许多学校停办或者合并。这时,海门中学的下校也已经办不下去了,于是,学校的部分教师出走去了上海、苏南。

   四.学校的革命活动

    1944年夏天,社会兴起了减租减息活动(即二·五减租),在这样的一个趋势下,高中部的学生潘开渠、杨民生等学生向学校提出了减交学费的要求。这个举动当时在学校里引起了不小的震动,记得当时的总务主任施友禄对这批学生说:“我们海门中学是私立中学,学校经费来源有限,收学费是必要的,况且我一人也无权答应和办理”。双方对峙不下,争执之中连施友禄的长衫也被撕破,以至闹成了学生罢课。这样,有的学校老师为躲避事端和纠纷,后来因而离校回家。后来生活指导张志峰认为学生的要求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虽然是民办学校,对特别困难的学生应该设法有所照顾和帮助,适当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于是,教务主任施惠周对学生进行安抚,另一方面,请示校务主任、校长杨育其回校商量处理这件事情。后经校务委员会研究,决定同意将高中部的学费由原来的四石粮食(元麦)减为三石;初中的学费由原来的三石改为两石。另外,还给特别贫苦的学生实行减半交学费的措施。当时,学校的房东、陈九房仓的房主陈兆荣和陈兆明知道后,加上外面的形势,也进行了表态,表示:为了支持和支援公益办学,从现在起,不再向学校和住宿学生收取房租费用。这一系列的措施和举动,有效地调解了矛盾,化解了纠纷,得到了学生和社会

的好评,老师们也纷纷赞同,回校继续上课。

    1944下半年,私立海门中学下校有一部分的高中生转去了苏中公学读书,有的学生转到了上海、苏南等地读书。一时高中部停办,只保留了初中部。

    1944年上半年,学校常常组织抗日游击区的领导来校作政治形势报告。我印象比较深的有:当时的东南警卫团团长贾维州、四分区司令员梁灵光,他们讲的专题有:《当前反清乡斗争的形势》、《新四军东进的故事》。有四专署教育处长干仲儒演讲的《抗战形势和新青年的前途》。有四分区副政委朱溪东演讲的《革命青年人生观》。这一系列的革命形势和革命理想教育,使我们这批青年大受启发,我们中间的不少人后来走上革命道路,也是与当时受到的革命的启蒙教育分不开的。

    1945年8月下旬,共产党东南行署在行署所在地海门三阳镇举三阳镇南北王家仓大宅办新青年署训班,活动的主题是庆祝抗日战争胜利、迎接重庆国共谈判、革命知识讲座。历时10天。这次活动参加的对象比较广泛,人数达近千人。活动代表安排在泰和、银和与春和三大商行及典当,以及海霞中学、三阳小学等单位。代表们在那里住地铺,吃大锅饭,经费由东南行署支付。

    这次参加会议的代表面比较广泛,学校有:海门中学下校、启秀中学、旭光中学、锄经中学、三益中学、启光中学、继述中学、醒民中学、务本中学、垦牧中学、海霞中学等十多所中学的学生。海中下校是其中影响较大的。与会代表中的社会青年有:三阳、海复、吕四、聚星、久隆、北新等地的青联会代表。私立海门中学参加的代表人数约40人,因为我当时是学校的学生会副主席(当时称学生副区长),所以也被选为代表。参加的代表成立了海中中队,海中中队的负责人、带队老师是张志峰(中共地下党员),东南行署派了沈元明、张小平两位同志担任海中中队的指导员。会议期间,行署宣传部副部长、学习总队负责人方杰;行署青委会主席茅青跋;行署社会青联负责人吴森;行署教育科科长石永嘉;行署副秘书长李若松;行署主任赵王良;苏中公学校长吴天石;行署副主任干仲儒;军分区副政委王野翔等分别向代表们作了政治、战争、形势、理想、解放区的教育、文化等各方面的专题报告。期间的学习、活动丰富多彩,每个晚上都要轮流献演节目,我们记得演出的单位和节目精彩的单位有:  东南警备区文工团、军分区文工团、海中下校、海复中学、吕四中学、聚星中学以及各地的青联组织。大会结束前,隆重通过和发表了《东南青年革命倡议书》。《倡议书》号召启海地区的全体革命青年,团结起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学习知识文化,学习革命理论,积极参加革命活动,准备与敌人作斗争,时刻准备投入战斗,解放劳苦大众,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而奋斗。这次活动对整个启海地区的广大青年的启发、教育的作用意义十分深远。

    海中下校的师生在十分艰难困苦的形势和生活中坚持办学、接受革命道理和文化知识的教育。他们充满了对革命的憧憬和对知识的向往。经过这所熔炉的磨练,不少学生由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投身于解放事业。1945年冬,下校教员、中共地下党员张志峰,带领一部分海中的学生参加了新四军,奔赴战场,有的学生为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如张志峰老师解放后任解放军某部团政治部主任,在解放一江山岛的战斗中英勇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