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不老海中(历史回顾篇) 》  东南行署接办海门中学回顾 返回上一页

东南行署接办海门中学回顾

发布时间:2019-02-20

东南行署接办海门中学回顾

                   沈斌 俞茂林 黄士冲

1949年1月,东南行署管辖的海门、启东两县敌占区相继解放,为接办国民党县立海门中学(以下简称老海中)和国民党县启东中学,东南行署决定“东南县立东南中学”一分为三:一部分接办老海中,一部分接办老启中,一部分留在东南中学原地。

参加接管县立海门中学,合并私立海门中学的有东南中学校长成子祥、东南中学党支部书记、总务主任朱建章、东南中学班主任老师陈象新、沈斌、彭迪颖(因病未到职,后留东南中学),以及东南中学在校学生71名。

1949年元宵节前,东南屮学先派总务主任朱建章去老海中接管筹办,陈象新老师在南通专区开会,元宵节后的第二天早晨从南通徒步行至傍晚抵达海门老海中报到。在成子祥校长领导下学生分三批到达老海中。

一、接管校产、校具

原国民党办的县立海门中学,虽有一定规模的教室、宿舍和附属设施,但门窗损坏,没有一块完整的玻璃;运动器具、教学仪器、图书、资料等荡然无存;课桌椅残缺不全,地面坑坑洼洼,是一个破烂摊子。为此,师生中开展了劳动建校活动。部分课桌椅从东南中学运来,许多学生自己动手修理损坏的门窗、课桌椅。宿舍到教室之间,筑起了由两根石条平行延伸的50多米长的石条路,雨天可以通行。清理学校四周的杂草垃圾,种上树木,开辟菜圃,种植蔬菜,这样既绿化了环境,又改善了师生的伙食。在较短的时间内,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几百名师生能正常上课,秩序井然。

二、进行彻底重组

县立海门中学原校长茅霭廷、私立海门中学原校长蔡荫恩及部分教师、学生先后离开海门。建立学校新的领导班子已成为首要任务,在校长成子祥的领导下,建立了由师生代表组成的校务委员会,下设教导、总务两个处,教导主任由留用教师方际云担任,总务主任由朱建章兼任。两个处下面配备教务、文印、会计等人员,处理日常工作。

建立了学校党支部,书记朱建章。党支部认真贯彻党对知识分子团结、教育、改造的政策,除东南中学过来的教师外,大部分是留用的原老海中和私立海中的教师。使他们获得了充分的信任,积极性得到了调动。方际云兼化学课,姜子敬兼英语、历史,陆子猷高中数学、邵志冲高中物理、蔡锡纯高中化学,沈云鹤、王子丹高中语文。还有管剑阁、郁振康、施步康、王德贤、袁劲、陶秀文、刘振先等。教师数量不足,还在社会上聘用了宋问洫、单子明、徐集西等来校任教。可以说,初创时期的海门中学从学校领导到教师,这套班子是强大的。

同时,加强党支部的自身建设,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现和培养积极分子,壮大党的队伍。1949年5月举行新党员入党仪式,原东南中学学生黄士冲、邢旭达宣誓入党,后又有多名学生入党,其中一位是茅镇街道的陆仁同学(其父是做裁缝的贫民),在学生中引起强烈反响。

建立学生自治组织。1949年三四月份,在学生中通过民主选举,建立学生会组织,经过较为激烈的竞选活动,高二学生、原茅镇地下党员殷祖安任学生会主席,陈天平、顾士云、俞茂林、黄士冲等东中来的学生进入学生会组织班子。在学生会的领导下,各项活动搞得轰轰烈烈,热气腾腾。各班也相继民主选举班委、班长。初中部的大部分班级,都由原东中学生担任班长、班委。1949年6月,以海中学生会为核心,召开县市锡类、能仁、海中三校中学生代表大会,通过章程,选举产生海门县中学生联合会,使县市中学生紧密地团结在一起。

建立学校团组织。1949年5月20日至29日,县团工委在茅镇天主堂举办团训班,海门中学派出学生中的共产党员俞茂林、顾士云等参加学习,并成为首批团员,他们回校后成立学校团支部,在各班物色和培养积极分子,发展一批团员,不久学校成立团总支部,各班成立分支部,使学生中的先进分子得到培养教育,发挥积极作用。他们中的不少人后来先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组织。

在学生中开展评比竞赛活动。学校及各班级在期末评选学习、工作、劳动模范,三类模范中再分头、二、三等。1949年7月全校评出的头等学习棋范黄士冲、工作模范俞茂林、劳动模范顾士云,都是原东南中学过来的学生党员干部。通过评选,形成你迫我赶、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

三、加强思想教育

解放初期,来自三个学校和原失学在家的学生,政治觉悟和思想认识并不一致。有的认为国家大势未定,国民党会卷土重来;有的认为共产党领导只注重搞活动,学不到文化知识;有的自以为清高,看不起贫困学生;有的不认真学习,生活自由散慢,学习目的不明确等……,面临新的形势,学校行政和党支部对学生加强形势教育、学习动机教育和爱党、爱国教育,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主要通过课堂教育和社团活动如“创校”“民主选举”“校庆”“国庆”等,树立主人翁思想和革命人生观。使学生很快地提高了思想觉悟,以适应形势需要。学校还成立文艺演出队,排演《血泪仇》、《王秀鸾》、《枯井沉冤》等剧目,在学校和下乡演出,得到群众好评。许多学生参加革命,走上工作岗位。如l949年4月,朱岑、倪圣、沙韵秋、沈星等先后经苏北军区文训大队培训后参加了工作,陈邦本等去苏北军区从事机要工作。邢旭达、沈莲芳等在苏北工农青干校学习后参加了工作。1950年开展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许多学生踊跃报名参军参干,走上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工作岗位,先后达数百人。

四、注重教学质量

学校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为目的,合理设置课程,剔除公民课,设立政治课;教唱革命歌曲,活跃校园气氛。许多课程的内容作了增删,以适应形势需要。在教学方法上,做到师生互动,克服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在成子祥、陈象新校长的坚强领导下,在方际云、姜子敬、陆子猷、邵志冲等一批高水平教师的教学引导下,在学生的自觉刻苦努力下,教学质量得到极大提高。原东中过来的10多位初三学生,因过去没有学过平面几何,不能随班听课,学校领导请蔡锡纯老师进行专门补课,他乐意接受,采取速成教学法,启发学生思维,鼓励学生讨论,提倡学生敢于向教师提问,课堂教学活跃。经过几个星期的补习后,学生均能随班听课。学生学习自觉性很高,成绩显著。一次姜子敬老师教的外国历史科目举行考试,原东中学生黄士冲考了100分。姜老师感叹地对黄士冲说,外国历史有年代、有人物、有事件、离我们又远,往往很枯燥,而你能一字不错地答出来,真不容易。在1949年7月第一次期终考试时,原东中来的学生学习成绩在班级、学校中均名列前茅,使许多学生叹服。由于新海门中学一开始就树立了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为后来的创建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当年大部分的初中毕业生能考上高中、简师;最初的几届高中毕业生均以优异成绩考上高一级院校,为国家输送了一批优秀人才。因此新海门中学很快在社会上、在高等学校中赢得了很高的荣誉,这是必然的结果。

随着形势的发展,东南行署撤销,分别成立海门县和启东县。1949年6月,苏北南通专区命名经过改造的老海中为“南通区海门中学”,并任命成子祥为校长,朱建章为党支部书记。同年10月成子祥调离学校,陈象新出任校长,在海中任职前后达34年之久。党支部书记变动后,由沈斌继任书记。至此,南通区海门中学在共产党领导下步入新的复兴时期。

(沈斌 俞茂林 黄士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