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13年高考地理已经落下帷幕,重新品味这份高考试卷,试图从中发现命题者的意图,试题的新特点,为今后的高中地理教学提供参考和依据。解读2013年的地理试卷客观题,目的是了解今后江苏高考地理客观题的特点,为以后的客观题复习提供指导和帮助。
江苏省高考地理的客观题由必修和选修两大板块构成,通常必修部分有三个大题组成,三个大题的分值为40分。选修部分由二个大题组成,选修部分包括《海洋地理》、《环境保护》、《旅游地理》、《城乡规划》四个模块,考生可从中任选两个题目,每题分值10分,共20分。实际上江苏高考地理试卷的客观题,考生应该完成五个大题,分值共计60分,占整个高考总卷分值的一半。
现就2013年江苏省地理高考试卷的客观题进行解读,客观题从题号27题开始。
第27题. 图 16 是我国 30°N 附近地形剖面及年平均气温、年平均降水量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3 分)
【答案】(1)东部多,西部少 地形 大气环流(海陆位置)
解读:降水量的差异直接依据图中的年平均降水量曲线读出,考核学生基本的读图能力。从图中还可看出沿海地区和山区的降水相对较多,可见影响降水多寡的因素有海陆位置(大气环流——季风环流)、地形等因素。除了考核学生的读图能力外,还考核学生的理解能力,要求比较高。
【答案】(2)四川盆地 阴雨、雾天多
解读:四川盆地是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最少的地区,“蜀犬吠日”这个成语生动地解释了这一现象。关键词为雨和雾;如果答案中出现云多等词汇,应向阴雨这个答案靠齐。
【答案】(3)水稻种植业(季风水田农业) 人口密集,劳动力丰富;粮食需求量大,市场广阔;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解读:专有名词如果出现错别字、或者不完整均不给分。比如说季风水田农业写成水田农业,就不能给分。部分考生审题马虎,对题干中的社会经济条件视而不见,只回答了自然条件。
【答案】(4)不可行 地势高,气温低,降水少;水热条件不能满足水稻生长需要。如答可行,须提出解决水热条件不足的可行方法
解读:拉萨河谷地农业类型为河谷农业,制约农作物生长的主导因素为热量。而水稻生长条件需要高温多雨,拉萨河谷地水热条件在自然情况下不能满足。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同学判读结论为否。说明学生的思维受习惯影响比较大。
第28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4 分)
材料一 为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实现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发展,提高城镇化质量,江苏将城镇空间结构调整为“一带两轴,三圈一极冶(沿江城市带、沿海城镇轴和沿东陇海城镇轴,南京都市圈、徐州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和淮安增长极),以强化城镇空间集聚效应。
材料二 图 17 是 2011 年江苏城镇化水平分布和空间结构规划示意图,图 18 是江苏不同地区城镇化水平变化图。
【答案】(1)由南向北逐步降低(南高北低) 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
解读:原因为农业发展差异、工业发展水平差异均不给分。
【答案】起点高(起步早);速度快;水平高
解读:考察考生的读图能力,认真阅读图18,找出答案并不困难。
(3)在沿江城市带,苏锡常都市圈与南京都市圈相比,最主要的有利区位条件是_________;在苏北地区,规划淮安增长极的作用是__________。 (3 分)
【答案】(3)受上海辐射作用大(距离上海近) 引领苏北腹地发展(带动苏北地区发展)
解读:苏锡常地区紧邻上海,受上海的辐射作用强。淮安地处苏北的核心地区,规划淮安增长极的作用是引领苏北腹地的发展。
【答案】(4)质量(内涵发展) 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强完善各项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保障设施;提升宜居水平)
解读:题干中暗示强调数量和速度。不难推导出“质量。”第2问的答案更是“潜伏”在题干中的文字材料中可见第二问对考生的文字信息的观察、分析、获取的能力要求很高,同时对学生的解题胆识也是一种考验。
(5)江苏实施差别化的城镇化发展战略。 请将适宜的城镇化发展策略序号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苏南地区 __________苏中地区 _______ 苏北地区 ________ (3 分)
①强化人口向城镇轴和都市圈集聚,以大城市带动区域发展
②以人口就地转移为主,建成城乡一体化城市带
③引导人口本地城镇化,提升融入长三角核心地区的能力
【答案】② ③ ①
解读:本小题的答对率约为30%左右。难度在于很多考生不知道解题的突破口。如果对选择项③加以认真分析,该地区应该位于长三角核心地区的边缘地带,可知该地区为苏中地区;从选择项②可知,该地区城市化水平比较高,为苏南地区;余下的①为苏北地区。如果考生对苏南、苏中、苏北三区域的空间概念较强的话,找准答案也并非难事。
第29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3 分)
材料一 底特律始建于 1701 年,1830 年后工业稳步成长,1903 年世界第一家汽车公司建立,此后迅速发展成为世界著名的“汽车城冶。 20 世纪 70 年代受到石油危机重创,加上日本、德国等国汽车生产的冲击,开始走向衰落。 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发展了赌场等第三产业,但未能扭转经济衰退趋势。 2007 年房地产市场崩溃,2013 年 2 月 19 日底特律市宣布已经陷入财政危机。
材料二 图19 是北美五大湖地区主要工业城市分布图,图20 是底特律人口数量变化图。
(1)18 世纪五大湖区许多工业城市迅速发展的主要条件有______。
【答案】(1)丰富的煤铁资源;水运便利;市场需求量大
解读:必须明确到具体资源的名称,如答自然资源丰富则不给分。失分的原因主要是考生分析不全面,没有从自然和社会经济两方面去分析。
(2)底特律人口迅速增长时期的主导产业是__________,该产业发展的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 (3 分)
【答案】((2)汽车工业 先进的科学技术;新兴的市场需求;丰富的原材料(任答两点)
解读:第1问要抓住关键词“人口迅速增长时期”,结合图20不难发现,底特
律人口增长时期为1900年到1950年,其中人口增长迅速时期则为1900年到1930年。
(3)石油危机;日本、德国等国家汽车工业的冲击;房地产崩溃;产业结构单一;新技术革命冲击(任答三点)
【答案】(3)石油危机;日本、德国等国家汽车工业的冲击;房地产崩溃;产业结构单一;新技术革命冲击(任答三点)
解读:答案“潜伏”在文字材料中,故伎重演。后面两个答案明显是仿照鲁尔区衰落的原因,因为底特律所在的美国东北工业区和鲁尔区都是典型的传统工业区。补充细则中如答第三产业转型不成功,也可给分。
(4)简述底特律的兴衰给我国城市经济活动的启示。(4 分)
【答案】(4)要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发展科技,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增强竞争力。
解读:答案中要有关键词产业结构的调整:发展科技:竞争力等,某种程度上和鲁尔区的综合整治有很大的相似性。
第30题A(海洋地理).2012 年 6 月,国务院批准设立三沙市,管辖西沙、中沙、南沙群岛的 260 多个岛礁及 200 多万平方千米的海域。 图 21 是南海海域 8 月份表层海水盐度分布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0 分)
(1)与同纬度太平洋相比,南海表层海水盐度偏 ,
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 。 (2 分)
【答案】(1)低 有多条河流汇入
解读:南海周围有很多河流汇入,
对海水起到稀释作用,故盐度降低。
如果没有抓住关键词“汇入”,不给分。
_________ 。 (2 分)
【答案】(2)太阳能 风能(波浪能、潮汐能)
解读:考核学生基础知识。答对率很高。
解读:三沙市主要由珊瑚礁构成。属于珊瑚礁海岸。如果写成珊瑚则不给分。
【答案】(4)海水淡化;收集雨水;节约用水(任答两点)
解读:解决此类问题的措施一般归纳为“开源节流”
【答案】(5)有利于加强我国对南海岛礁及海域的有效管理;有利于强化海洋国土意识、巩固国家安全;有利于促进海洋资源的开发。 (任答两点)
30D. 【环境保护】2013 年 3 月 8~9 日,沙尘天气横扫我国西北和华北地区,局部地区出现沙尘暴和强沙尘暴天气。 图 24 是此次沙尘天气影响范围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次沙尘天气过程,a 地与 b、c 两地相比,a 地沙尘更强的自然原因有 (3 分)
【答案】(1)气候干燥,地表植被稀少;风力强;沙源多
解读:根据沙尘暴形成的条件,结合图24,抓住题干中自然原因,本题难度不是很大。
【答案】(2)毁坏农作物;土地沙化;肥力下降;影响植物生长
解读:答题时务必抓住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不少学生因为审题不仔细,回答了对交通、环境等的影响。
(3)减轻沙尘危害的可行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 。 (2 分)
A. 建防风林削弱近地面风力 B. 发展灌溉增加地面湿度
C. 农作物留茬增强抗风蚀能力 D. 硬化地面抵抗风蚀
【答案】(3)A C
解读: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可行措施”,正确答案还是很容易选择。
【答案】关注生态问题,参与防风治沙宣传活动;开展募捐活动等(任答一点)
解读:开放性答案,一般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作者:陈雁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