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师文苑 》  散文鉴赏解读需要注意的几点——《乡下人去哪儿了》教后反思 返回上一页

散文鉴赏解读需要注意的几点——《乡下人去哪儿了》教后反思

发布时间:2016-12-10

今日在讲完王开岭的《乡下人去哪儿了》,在解读过程中,主要是结合题目的类型和解答模式进行讲解,并且认为这是一篇简单的文章,没有多文章的内容进行详细的解读。在听完沈伟伟老师的讲评课之后,认识到自己有很大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C}一、{C}注重师生共读。在教师解读之前,先给出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请同学们话三分钟的时间,用笔画出重要的语句,同时理清文章内容、结构”,给学生留下了充足的思考时间,好的课堂不是匆忙赶进度的,而应该是学生真正地思考起来,动起来,教师“在课堂中要学会等待”。

{C}二、{C}关注学生解读。诸如此类,沈老师在课堂上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读到了什么?关于内容和结构上的。”关注学生对文本解读的认识,同时也有一定的方法指导上的意义。“你的思考不一定要求全面,但只要是你从某个语段、某一句话中所解读出来的就可以。”这样的提问,让学生自己动起来,自己开始独立思考。特别是后面一句话,更是戳破了某些学生在课堂上的偷懒,不愿思考的借口。

{C}三、{C}要有深度解读。散文的解读应该是多元的,在高中阶段更应该是在多元化的解读的基础上,还需要学生对文本有更深的解读。诸如沈老师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强调一些阅读方法:诸如题目的解读,品味句子的内涵;重复强调处的意蕴指向;注重句子、段落的前后照应;作者情感态度判断;文章主旨的深度探讨。

如对本文《乡下人去哪儿了》其主旨的解读,可以很清晰地把握住作者对乡下人身上的“草木味”的肯定和赞美;对城市人身上“荤腥味”的否定和批评,对人性的一种思考。但是这也是浅层次的。如果在解读文章中忽略诸如“20世纪前,虽早早有了城墙,有了集市,但城里人还是乡下人,骨子里仍住着草木味儿”,“想想乡下人的绝迹,大概就这几十年间的事罢。盛夏之夜,我再也没遇见过萤火虫,也是近几十年的事。它们都哪儿去了呢,露珠一样蒸发了?”这些段落,都在反复强调人性的变化更是和社会发展有关,是对转型期的人性、精神、道德回归的思考。解读到这个程度才可以真正地说读懂了一篇文章。

这节课的启示:散文阅读的讲评课,不是简单地给学生呈现答案,更重要的是探寻如何得到答案,要讲清楚答案如何得来;教会学生如何来解读文本,注意一些方法的呈现;在教学方法上,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的阅读体会和收获,而不是教师一味地讲解,要以一个相互探讨、相互学习的态度来面对学生,而不是因为占据了标准答案的真理者形象展现;教师对文本的解读一定要有深度,没有深度,阅读教学就很难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