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科研 》  在通用技术教学中促进学生智慧增长 返回上一页

在通用技术教学中促进学生智慧增长

发布时间:2016-12-01

在通用技术教学中促进学生智慧增长

江苏省海门中学 吴永亮

摘 要: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教程从知识体系的构造看,具有三维立体的,可变可改的,不定向发展的特点。因此,教师在利用通用技术教学去促进学生智慧增长时,应当多角度切入,通过多门学科相互交融、多种知识穿插并行、实际理论相互补充、课堂实验尝试探索、信息技术引入运用这五个方面去丰富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知识转化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工具管理能力,促进学生的智慧增长。

关键词:通用技术 智慧增长 方法策略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教程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为基本目标,以回归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创新及中国特色为特点,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爱科学、懂科学、用科学的思维理念与办事原则。作为一门新课程,它不同于传统学科对领域知识的专一性与聚焦性,而是多学科,多角度的覆盖,从知识体系的构造来讲,它是三维立体的,可变可改的,不定向发展的。因此,它对学生的智商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动意义,教师应当认识并托举起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价值。在教学中从多个方面去促进学生的智慧增长。

一、多门学科相互交融——思维丰富

细心的教师如果在开展通用技术教学前能够花点时间看看苏教版高中通用技术的教材目录就可以发现,在短短三年的课程里,所涵盖的领域就包括基础的技术与设计、电子控制技术、现代农业技术、家政与生活技术、服装及其设计、汽车驾驶与保养、建筑及其设计等几乎是不同行业的各种知识,虽然在必修与选修的定位下,各个板块的教学各有侧重,但这体现了苏教版通用技术课程的最显著特点——多学科,这也启示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去丰富学生的思维见识,与此同时,应当重视在教学中进行多门学科的相互交融。这里的“多门学科相互交融”指的是教师在开展教学时,不应当过分局限,而应当在学科之间相互借鉴。例如在开展选修六《高中服装及其设计》章节时,其中有一个小内容是鼓励学生尝试自己设计衣服,一方面,衣服的设计离不开人体生理学的相关理论,唯有符合身体构造与穿着需要的,才是实用的服装,而不只是摆放在橱窗内仅供欣赏的装饰品。另一方面,衣服的设计除了最原始的手工草图绘画外,现在越来越多的设计师也开始运用相关的设计软件,而这部分知识在最开始的必修一与必修二中会有所涉及,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采用跨学科教学法。由此可见,在苏教版通用技术教学中丰富学生思维以促进学生智慧增长的必要性。

二、多种知识穿插并行——眼界开拓

承上文所述,多门学科相互交融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多种知识穿插并行,其目的就在于开拓学生的眼界。以必修一《高中技术与设计1》第一单元中的《技术的性质》为例,在开篇助听器的发明这一案例分析中,假如我们仔细分析研究并适当了解现代助听器,就不难发现一个小小的助听器其实包含了人体工程学(助听器必须要适合耳朵的内部构造并符合听力特点)、材料学(助听器选用哪种材料能够合理地兼顾功能、成本、安全、耐用等作为经济消费品所必须拥有的基本属性)、美学(助听器的外形构造应当符合大众的审美观点,以保证从心理上使用者能够自然无碍地接受并愉快使用)、声学(助听器作为一种微小型扩音设备的基本属性)、结构学(助听器内的麦克风、音量开关、电池、放大器、耳钩等零件分布)、电力学(助听器内的集成电路放大器)、数字技术学(现代助听器应用了数字方式来处理信号)等等。借由这枚小小助听器反映出的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的多种知识穿插并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多样兴趣(心理学上一般认为多元化利于不同人群找到自己喜欢的元),而这也启发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当帮助学生开拓眼界以增长学生的智慧。

三、实际理论相互补充——知识转化

辩证唯物主义中实践与理论的相互补充,一方面指的是用理论知识去指导实践,另一方面指的是在实践中去修正并优化理论知识,它强调的是知识的转化能力,而这也是教师必须借助通用技术这门课程对学生进行培养的一个智慧增长点。以必修二《高中技术与设计2》第二单元《流程与设计》为例,这一单元向我们简单介绍了生活与生产中的流程及其设计与优化方法,“流程”这一主题乍看很抽象,但实际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学生的学习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学习流程,从最初的学习目标树立,学习计划拟定,到中期的学习计划执行(这一阶段还可以再深入到课前预习,课中听讲,课后作业等)、到后期的学习效果审视。部分学生在没有接触流程这一概念时可能对学习这一任务的完成过程基本上都模仿其他同学或大部分情况下的完成过程,然则实际上每名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学习能力有所差异,只有适合个人的学习流程才能够真正帮助学生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因此,在学习这一单元过后,教师可以布置一个任务,就是让学生梳理出自己的学习流程,查找出其中的问题,在优化改进后按照新的学习流程执行,以某一个时间点(如一个单元或一个月等)为阶段来对比流程优化前后的学习效果。通过将理论运用到实际中,学生不仅加深了对理论的认知,而且切实体会到理论的价值。这一知识转化的能力对学生的自学、自省具有相对重要的促进作用,也是学生智慧增长的加速剂。

四、课堂实验尝试探索——动手操作

高中通用技术课程中有不少的课堂实验,不论是学生单纯地观看教师或视频资料操作,还是学生亲自进行操作,其目的都在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这也是学生执行智慧的一个表现。以选修五《家政与生活技术》为例,该模块介绍到的相关保健方法对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十分重要,如教材中介绍到的各种紧急情况下的救护方法等。虽然教材图文并茂地介绍了不少急救知识与各种救护方法,但教师仍需要在课堂上进行演示,可安排不同学生扮演不同的紧急情况并采用技能竞赛或话剧表演等方式来让学生实际操练急救方法,如人工呼吸,心脉复苏等。除此之外,还可以布置一项课外作业,让学生以某个时间段为周期(如一周内)观察并检查家庭成员的基本身体情况,如血压、脉搏、心跳等是否正常,特别是关注奶奶、爷爷等老年人是否患上高血压、糖尿病等老年人常见疾病,以此来制作一份家庭成员健康报告,并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后还应当持续关注并尝试用所学知识来进行检查等。动手操作能力的目的在于加速上文提到的知识转化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智慧。

五、信息技术引入运用——工具管理

有些情况下信息技术引入与运用常常容易被教师与学生部分“误解”,这里的“误解”指的是教师与学生虽然懂得利用信息技术来帮助提高教与学的效率,但大部分人并没有意识到这背后蕴含的另一种重要智慧,就是“工具管理”,这里的工具除了指经常运用到的多媒体工具,互联网技术外,还指时间管理,后者的意义显然更为重要。特别是对于高中生来讲,在面对繁重的课业时,如何恰当地管理好个人的时间,尽量兼顾好学习与休息就成了考验个人学习智慧的一个重要方面。比如在开展选修课时,有不少内容都需要学生在课下去查找资料的,那么通过哪个网站,如何在海量资料中搜索出自己需要的资料,如何保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等等都离不开学生工具管理的思维方式。因此,“工具管理”,特别是“时间管理”这一软能力也应当受到教师与学生的足够关注与重视,由此才能保证学生的智慧在更广阔的空间中得到更快速的增长。

从学科的名称上看,“高中通用技术”的核心在于“技术”二字,即它是以技术为内容,又需要以技术为载体的学科,而“通用”二字又强调了其技术并不是特定针对某个领域的或某一项技术的,它应当是经常会用到的,具有普遍适用性的。从这两个关键词不难发现,它是要求教师与学生站在广泛角度上去思考认知、学习掌握这门课程。这也代表着“技术”不仅局限在实际可操的某种方法,还包括思维上的理论认知,更包含了由时间积累所得的技巧经验。这也启发教师在利用通用技术教学去促进学生智慧增长时,应当多角度切入,通过多门学科相互交融、多种知识穿插并行、实际理论相互补充、课堂实验尝试探索、信息技术引入运用这五个方面去丰富学生的思维,开拓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的知识转化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工具管理能力,由此才能真正做到培养并促进学生的智慧增长,帮助学生在探索中前进,在创新中成长。

 

参考文献“

[1]顾建军.苏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高中通用技术[S].江苏省出版社,2013.

[2]张建华.论通用技术教学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开发[J].发明与创新,2010.04.

e'>当前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方向还是在追求让学生掌握一门或几门应用软件的使用,提升信息技术素养,方便工作学习。因此,很多教师也就没有把自己的修炼重心放在编程上。这造成了很多老师的编程能力不足,不足以辅导学生编程设计。所以,教师一方面要紧跟时代的技术方向,从深从严夯实专业基础,提升编程能力,另一方面,不能固步自封,积极主动了解世界范围内计算机程序设计教学的发展,参考他们的有效做法,学习他们的有用经验,理解他们的思想,积极探讨适合本地区、本学校的教学模式。

 

四、结语

信息技术的一个重大特点就是技术更新发展的频率非常高,每天都有新的技术、理念被创造出来,如果我们不能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和付出艰苦的努力,那么在不久的将来,首先被淘汰的就是我们自己。面对未来,我们绝不能松懈,要积极拥抱变革,教师和学生要相互促进、相互学习、共同努力面对未来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