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3-04-16

                                                                       

聚焦课堂·同课异构·收获良多

                              ——第七届聚焦课堂研讨活动学习有感

2011年10月28日,学校组织各科教师去无锡天一中学参加第七届“聚焦课堂·生长课堂”的研讨活动,全国各地的教师济济一堂,热闹纷呈。领取了一些材料之后,我们就直奔活动中心了,中午安排听三节课,同课异构《辛亥革命》,正巧这一节课,我们在海中也刚刚同课异构过,很熟悉。

这次历史研讨活动主题是“激情、探讨、对话”,被安排讲课的三位老师分别来自天一中学、宿迁中学、天津耀华中学,他们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上课,让我一个刚入行的新教师收获满满。感触之余想把这份收获分享给同行,尤其是像我一样的新教师,以期共同进步。

(一)利用史料,以学定教

记得在教育局给新教师岗前培训时,丁建强老师做了“构建‘学程导航’教学范式,为提高教学有效性奠基”的报告,让我初步了解了“以学定教”、“学路优先”的新的教学方式及新课程理念下的理想课堂建设理论,但如何实践我一直没找到出路。在听了天津耀华中学老师的同课异构后,我很受启发。

她课前利用小问卷来了解学情,根据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了解情况,再结合课标中的学习重难点,整理了许多史料分发给学生。基本模式也是我们司空见惯的小组讨论,事前给每个小组分配了任务,每一组又安排有专人记录,讨论后有代表发言。整个教学分阶段进行,讨论完一个主题,教师或学生理出一个小结。小组讨论中教师可以参与其中,帮助他们答疑,自己也能更进一步了解学情。此外,教师可以客串成记者随机采访。课上除了师生对话之外,也要注重生生对话,让学生间的交流碰触思想的火花。

她采取的史证研究、文献研究教学法,让学生试着以一位历史学者的身份研究历史而非为了考试专讲知识点,把完整的历史变成了支离破碎的片段。学生根据史料还原历史,书本内容可以作为材料呈现。无需按课本的子目而是按历史的脉络像讲故事一样娓娓道来,就某段历史把与其相关的前因后果都了解清楚了,让学生脑海中有个脉络,让他知道历史是相延续的。这样以来学生对历史的理解会更深入、更全面,对学生能力的提升有很大帮助。

当然这种方法对教师的要求比较高,课前准备工作须相当充分,单就史料来说,来源要广泛,当时的报纸、杂志、著作,现在的研究成果、纪念馆里的材料等等,教师都要尽可能的找出来呈现给学生,这样大家讨论分析起来才会更接近历史真实。

(二)结合现实、注重细节

培养学生用历史的眼光观察当今世界,认识现实生活,或是在古今关联中继承优秀传统,汲取精神营养,悟出某种规律性认识的能力,既是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又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很多教育实践证明:学生对那些自己能意识到的对实际生活起作用的知识最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努力寻找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点,把历史的教学过程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统一起来,会比较有效的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和人才素质。比如,有个老师在讲到辛亥革命后全国的社会情况时,就着重强调了当时无锡的社会状况,调动了学生极大的兴趣。了解当地历史,注重结合身边的历史进行教学,身边的历史对学生而言更直观更亲切更真实,上课效果更好。

“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细节影响品质,细节显示差异,在历史教育教学中,教师只有心思细腻,扎扎实实的从每一个细节做起,才会使我们的历史课堂更精彩。我注意到几位老师在课堂上对一些细节的处理,很值得学习。

例如,现在历史教学基本都采用多媒体,这就涉及到幻灯片的制作,幻灯片中的图片要少而精,不然像我上课时弄许多图片,结果学生只看图画看画中人长什么样,是男的是女的,而不去深层次理解,浪费时间且收不到效果。没有找到相关视频时可以把相关的图片和音频同步。情感升华的一些结语之类可以配上背景音乐,效果更好。

所有知识都给学生或者让学生梳理起来,条理化结构化,既方便记忆又方便理解。书本上已有的知识只须列出条目,比如时间、地点、人员、机构、意义,具体内容让学生在书上标出来,如果是重点还可以让学生当堂记忆,历史学科学校给的时间很少,一周除了两节课之外没有多余时间,课堂效率很重要。详略得当,穿插对教学重难点有帮助的小故事,既能吸引学生给他们留下相对深刻的印象又能有利于知识的传输。问题探究可以放在基本知识学习了之后,用来加深学生的理解,问题要步步深入、环环相扣,锻炼学生的思维力。最后在学生提升环节,可以把学术前沿的东西展示给学生,历史是客观存在的史实与人主观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虽然史实是客观的但是人们对他的认识却是发展变化的。自主学习可以推荐一些书籍、网站,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拓展其知识面。

这次学习所得对初出茅庐的我来讲,真是获益良多,我会慢慢的将它们融入自己的教学实践。

 

                                                           历史组  朱彦茹

发表于《海中教育》2011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