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科研 》  从生物学角度分析人在不同状态下会脸红的原因 返回上一页

从生物学角度分析人在不同状态下会脸红的原因

发布时间:2013-04-09

2013年4月3日上午第三课,在生物教研组办公室开展理论学习。主讲人王丽萍老师就核心期刊《生物学教学》2012年(第37卷)第1期中一篇文章——《说脸红》,从生物学的角度解释了人为什么会在不同情况下脸红的原因。如:温度升高时,血管扩张,会使血流加快,加上面部的皮肤较薄,就会出现“面红耳赤”的现象;运动或情绪激动时,体内肾上腺素增加,使得心跳加快,心输出量加快,造成血管扩张,出现脸红的现象;酒后,人体将乙醇迅速转化为乙醛,乙醛会使毛细血管扩张而出现脸红;居住于高海拔地区人出现“高原红”是因为生活在空气稀薄的环境中,身体需要更多的红血球以吸入体内足够的氧气,而红血球携带血红素,一旦增加脸色会变得比较红;CO中毒会使碳氧血红蛋白(颜色呈樱桃红色)含量增加,使脸色呈樱桃红色;亚硝酸盐中毒会导致组织缺氧而出现嘴唇、面部和全身皮肤青紫。

        全组教师认真学习,并结合现行高中生物教材——人教版必修三《稳态与环境》中人体体温平衡调节的相关内容,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虽然课堂中不需要给学生讲得如文章中如此深奥,但作为教师应该做到不光“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对于知识,教师只有从深度到广度做到了然于心,在课堂上才有可能游刃有余,灵活应对课堂中出现的突发状况。所以,通过本次理论学习,拓展了组内老师视角的同时,也使每位教师意识到增加知识储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多涉猎,多思考,厚积薄发,提升自身职业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