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的思考
物理组 张彩霞
新课程改革之后,老师抱怨较多的就是自己的课时太少。课时真的少吗?当代著名的教育家、教学论专家巴班斯基提出了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其主旨是“高效能、低消耗,发挥课堂教学的最大可能性。”所以,如果我们能够切实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真正做到“高效能,低消耗”,那我们的课时就足够了。笔者经过几个月的教学实践,感受到影响课堂教学的因素其实很多,有教师的素质和教学的情况,有学生的素质和学习的情况,有学校的物质条件和校貌、班风等情况。但是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的我们,仍然可以在很多方面做些努力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一、做好课前的充分准备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的教学活动也是如此。只有深入的了解学生,了解教材,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做到“心中有数”,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有的放矢。
首先,必须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这样有利于在教学中把握起点、找对切入点。在整个中学阶段的物理学习中,高中物理与初中物理相比知识性、逻辑性、抽象性都比过去强的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受学习基础、学习方法等因素的影响,普遍感觉物理难以学习。特别是高一年级的新生,大多数都感觉由初中到高中物理学科的跨度比较大,不适应。高中物理和初中物理两者之间存在着一级跨度不小的“台阶”。因此对学生的基础应“心中有数”。
其次,教师对教学目标“心中有数”,高中物理教学则是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及其深刻分析,归纳总结出规律,并能运用规律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比如像弹力产生的条件、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及方向判断、合力与分力等效性与虚拟性、矢量的合成与分解、物体受力分析及其计算等等。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科学方法的训练,培育学生科学的志趣以及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做到有的放矢。
再次,对教学内容要“心中有数”,就是要熟悉教材,熟悉授课内容。把握整个中学物理教材的全部知识结构系统,特别是新教材的编排顺序,更要理解新、旧教材的优点和异同。
二、利用多种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求知欲
学生从早到晚都坐在教师里学习,学习对学生而言无疑是枯燥的。如何将枯燥的知识形象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这就要求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选择既贴近学生生活又具有时代气息的事例,以图文并茂,形象生动且有利于学生内心体验的表现手法向学生展示具有设疑激趣特征的问题情境。在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情境基础上,教师要适时地提出问题,或者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提出问题看起来简单,其实不然,长期的传统教学注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要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不容易,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
好的问题引入能够引导学生为了达到教学目标而提出富于探索性的问题。在设置问题情境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创设的情境要丰富、趣味、形象,尽量贴近学生的真实生活,让学生感到问题的真实存在性,解决问题的必要性以及解决问题的实际意义,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的热情。第二,情境的创设要仅仅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要有一定的目的性,也可以兼顾学生人文精神和价值观的熏陶。
例如,在“运动快慢的描述 速度”一节的教学中,以雅典奥运会中刘翔
三、渗透方法教育, 激励学生能力
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是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研究发现许多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科学鉴赏力和高超能力,最主要得益于“从名师那里学到的一种发现真理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而不是“从名师那里学到多少实际知识。”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益无穷。”“鱼”作为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是学生追求的目标;“ 渔”作为掌握知识的技能,在当今科技迅猛发展、知识不断更新的信息时代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物理方法的教育,让学生领会、感悟其中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应用、学会创新。使学生有适应自己的一套科学学习方法,不断提高辨别分析、 综合概括能力,逐步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重视学法指导,贯穿全过程,即备课要备学法,上课要指导学法,作业及其讲评要讲习题的解法。物理学中常用方法有:等效法、假设法、控制变量法、极值法、数学工具法、物理模型法、整体法、隔离法、数形结合法等……“教是为了不教”,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帮助学生不断提高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师应尽的职责。
总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途径很多,但具体执行教学任务的是我们教师。所以,我们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探索教学规律,改进教学方法,把教学当成一种创造性的艺术活动去精益求精,教学效率会更加的提高。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值得我们不断去实践、思考、去探索、尝试、去开拓、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