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反思 》  王光贺:如何生成有效课堂 返回上一页

王光贺:如何生成有效课堂

发布时间:2012-09-20

教学反思

                          ——如何生成有效课堂

经过一个多月的教学实践,我深刻的体会到想上好一堂课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需要我们先备课、说课,然后要关注学内在发展,整合各种教学资源,最后落实到教学课堂上来,下面我浅谈一下我的几点心得。

首先,新课程重视知识的生成,而不是传统的预设,如何让学生生成知识变得尤为重要,这就需要我们在备课中注入有效的教学方法,推进有效生成。我认为一定要让学生对学习过程有一个对知识和感情以及方法的深刻体验。传统教学是“教师传授——学生聆听的传递过程,而学生知识的真实状况是学生在亲自研究、思索、想象中领悟知识,在“探究知识”中形成个人化的理解,即知识的生成。

在传统的教学机制中,学生只是作为知识的旁观者,并不需要直接的在探究知识中领悟知识,只需要接受教师的结论,就可以获得知识,所以传统教育的问题之一就在于知识学习中的“旁观者”立场。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很多学生在初中都是班级的佼佼者,在学习中总是老师“喂着吃”的旁观者,很少有自己主动探究的时候,他们往往是在老师的精心呵护下,通过对知识反复的加强来取得高分。而这种学习习惯也不自觉的带到了高中课堂,但是高中的知识难度、深度、结构和教学时间的安排已使这种学习习惯成了阻碍知识高效获取的毛病,如何尽快摒弃这种毛病,养成适应高效课堂的好习惯,是教师教学的首要任务,即以教授高效获取和巩固知识的方法以及增强再学习的能力为目标,总而言之就是提高学生的学习素养。

当然,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入手,其中有一个重要的突破口就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度,强调当堂获取的知识总量,这里的知识是广义的,不仅包括专业知识,还包括感情以及方法的深刻体验。比如,我一个星期的课基本上都是在早读结束的第一、第二节课,这时学生在早读之后极其疲惫,很多同学在下课后就浑然入睡了,如何让他们兴高采烈,富有激情的参与课堂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第一个问题。这时,一个笑话或一个恰如其分得表演就会有很好的功效,如果能和所学的知识相关就更好了。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体态语言也是影响学生学习状态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一个教师能用精彩的体态语来充分表达所学习的内容,这样就会让学生生有一种在积极向上的氛围中轻松学习的感觉。比如,我们的双手是最方便最直观的“演示仪器”,在学习传送带和转轴之间的摩擦力时,这时如果能带领学生一起用双手体会皮带和转轴的转动情况,就会非常形象的体会到摩擦力的方向,这样不仅让他们学会了一些巧妙的学习方法,还让他们在愉悦的课堂中感受到学习物理的乐趣。再者,老师的情绪是否积极向上,充满活力,对学生学习状态的影响是很大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保持一种富有激情的状态,因为前面提到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后,学生就会进入习惯性的疲惫,这时就需要老师继续加强学生的有意注意。总而言之,这需要教师在课前充分备课,在教学中逐步养成良好的教学习惯,在课后进行有意识的自觉性的反思。

其次,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现在有的课堂训练将学生作业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表面上可以解决部分同学吃不饱或吃不了的问题,事实上,这等于让后进生甘于做简单的必做题,只要做了必做题就可以拿高分了。这种做法实际上是降低难度来接济后进生,就像社会福利上的救济金政策,这是补血,而不是帮助其造血,这种以降低难度来换取“廉价成功”的办法,后进生亦不领情,因为他们做必做题只能让他们和进步快的学生差距越来越大,对他们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也是很大的打击。同时,对于优生,与其让他们做同一类的选做题,不如让他们自主选择新的主题,开拓新的内容,我们没有理由去限制他们去重复一个主题的训练,而不鼓励他们去不断开拓新的领域。

我认为,在尊重这种差异的同时,要想办法调和种种差异,争取用多种方式缩小差异。对于后进生,让其顺利完成任务的同时树立起自信心和养成良好的学习素养是至关重要的,这一类学生之所以是后进,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基础不好信心不足,对于这部分学生,不但不能“救济”他,反而要鼓励他完成所有的任务,当然这需要老师的帮助,有时甚至可以引导其完成一些优秀的学生还没有涉足的活动,并在适当的机会予以适当的表扬,让其发现自己的优点,这样就会大大增强其自信心,增强自我认可,在之后的学习中就会再接再厉。对于进步快的学生,可以适当的在其能力范围之内让其充分拓展。但是,解决部分优生的心理问题也是教学中的重点,有些优生好强,成绩把尖,班里露脸的事情抢着干,不喜欢的事情躲着走,在受挫时心里不能接受,家长也不理解。这是典型的优生放纵心理表现,其原因主要是由家庭环境影响和之前的教育环境造成的。我认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的入手:其一,在顺境情况下,要防止优生心理上的过分自信。其二,与该生多接触谈心,首先让该生体会老师对他的有些表现欣赏之情,但自己有些方面有不足,真正优秀的学生会如何处理。其三,在众口称赞、声誉四起时,要防止优生心理上过度得意。在班级可采用转移视线法,树立各方面的榜样,让每个人发挥自己的长处,将称赞平均化。这样做,能促使优生冷静思考,后进生冲出不良心理的羁绊,稳步地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再次,要把教学资源有机结合,教学资源可分为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对于物质资源,我们要努力开发,首先一个首先一个是教材的开发,教材包括课本及一些相关的教辅材料,无论是什么教材都不是绝对完美的,都需要教师对其进行加工和改造。所以备教材是备课的重要部分,是对教材的二次开发,我们需要在再次开发中保证教材是有教育意义的,但也要为学生留出一些空间,让学生能在原始教材中找出一些有价值的东西。我们在备课的内容上要保持一定的难度,对学生原有的支持结构要构成一种挑战,但不能太难,要让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大体能掌握和理解为原则。其次,一个是网络资源,一个是现代教育资源,又称为媒体资源。除教材之外,我们还可以从网络影视资源中寻找有价值的教学资源。网络资源具有超强的交互性,信息含量高,活动空间虚拟性等特点,重视对网络资源的开发,是新课改的一个基本趋势。除了网络之外,教师在课堂中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来开发和利用相关的课程资源。所以,未来的中学课堂将越来越多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当然社会资源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资源,如果把课堂的触角伸到图书馆、科技馆、纪念馆、气象站、工厂、农村等地方,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也许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物资资源是很重要的,但是对于物质资源很丰富的海中来说,起决定性的往往是人力资源,如教师的主动精神、知识结构和人格品质,以及教师和学生的相互关系等。只有当老师和学生的生活经验、人格魅力、问题困惑、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人力资源真实有效的进入课堂时,才能实现好的教学效果。具体地讲,人力资源的开发要做到:一是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性,主动学习并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和人格品质,二是通过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对话来实现课程资源的整合。

最后一点就是课堂教学要回归生活,加强教学与生活的联系,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之所以强调课堂教学与生活的联系,是因为生活本身就具有教育意义,课堂的教学也同样具有生活意义。高中阶段的课程设计和课程的实施,不仅仅是把生活最为一种教学背景,一种教学资源,更强调针对高中生活,联系实际,发展学生自主地思考并规划人生的能力。

我想作为一名新教师,一定要时时抓住新课改的脉搏,努力做到上面的几点要求,争取备好每一堂课,上好每一堂课。

 

王光贺

OO八年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