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反思 》  储开林:课堂教学随想 返回上一页

储开林:课堂教学随想

发布时间:2012-09-20

课堂教学随想

——海门中学政治组 储开林

     刚刚讲完了消费心理面面观,它包括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讲完之后,心理颇有感触,尤其是对从众心理的理解。这不禁让我联想到中国传统哲学对人的定义是仁者,人也二人方为人,人必在诸如君臣、父子、夫妻、兄弟、姐妹、朋友、邻里乃至尊卑、上下等的对应关系中才成其为人。个人的自我意识,就是关系的自我意识,而非自我的自我意识。梁漱溟先生说中国人是依存者

      这种依存性首先表现为缺乏自主性。中国人总有这样的传统思维:在家靠父母,在外靠朋友。这个字就是自主性缺乏的表现。个人的升学、就业、婚恋似乎都不是由个人自主决定的事件,而必须别人的帮助。行为的主体变成为行为的客体。这就弱化了主体的自我判断、自我选择和自我决策的能力。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也在无形中被扼杀了。

      这种依存性又表现在缺乏自为性。个人行为的选择与成败,好像与自己并没有太多关系,好像只与群体的期待与要求有关。个人失败了,便是辱没父母,愧对师长;个人成功了,则是光宗耀祖,衣锦还乡。这便是自为性的缺失。

      这种依存性又表现为缺乏自律性。在人们的自我意识中,按照他人的意志办事既是最安全的,也是最有希望的,反之则是既危险又无希望的。这就造成了人的人云亦云的普遍心理。

      这种缺乏自主性、自为性和自律性的从众主义,其实质就是一种消极形态的个人主义。以从众主义为幌子,隐蔽地去获取个人的利益。这与西方资本主义的个人主义截然不同,他们是以极端的方式去损害集体利益从而满足个人利益。两者虽不同,但同样得批判。

       因此我觉得中国人骨子里的那种隐蔽的从众心理是不可取的,是值得批判的。这便要求我们做政治教师的在搞好课堂教学的同时,还必须认真的起到育人的作用。培养学生的主体独立性,强化主体的自我意识。真正做到一个和尚有水喝,三各和尚也同样有水喝。当然这种主体意识的培养也离不开我们社会这个大环境,国家应更好的搞好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我们教师的育人工作营造一个宽松健康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