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团联合会 》  关于我们的微电影《镜子》:不能不说的事 返回上一页

关于我们的微电影《镜子》:不能不说的事

发布时间:2012-11-11

·剧本/导演 唐心怡(现高二5)  

    虽然说是电影,但说实话,无论从哪个方面讲,它都不能算是一部电影,哪怕是微电影。一个故事,一台家用摄像机和我们几个人的热情是我们手里唯一的筹码。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我们都没有多少专业知识,时间又如此有限,从剧本到拍摄再到剪辑,真的可以说是步履维艰。但经过许多个不眠之夜,我们的作品终于成形了。尽管她幼稚粗糙,甚至许多同学都说“看不懂”,作为主创之一,我还是感到无比幸福。  

    电影是合作的艺术。一路走来,有太多人需要感谢:谢谢文艺部同学的策划和支持以及老师领导的理解;谢谢陈路遥、姜楚瑶(现高二16)和蔡鑫(现高二7)陪我一起疯,一点点将梦想变作现实;谢谢蔡鑫和张周磊(现高三15)牺牲学习休息时间完成了后期制作;当然,还有现高二年级的所有群众演员,不能给你们发盒饭是我最大的遗憾!  

    其实,这是一个很简单的故事。概括起来就是:朋友之间的那点事儿。之所以取名《镜子》,是因为我觉得朋友之间仿佛镜子的内外两面,我们看好友,既看到他们自身的美恶,更是对自我灵魂深处的关照。我们以为自己了解自己的朋友,但事实上,很可能只是通过镜子遇见了自己人格的虚影。但受制于各种主客观因素,它没能传达出原先的主旨。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  

    爱电影很多年了。曾经以为自己一生都只能当一个影迷,从未想过有一天自己也能拍一点东西。我已经非常满足,非常感激了。但当它真正完成的时候,我开始意识到我们这代人肩上的“责任”。60年代的台湾人可以去杨德昌的电影里找到自己的青春,60、70年代的大陆人可以去姜文、王小帅、娄烨的电影找到自己的青春,而两岸三地的80后可以去九把刀的电影里找到自己的青春,那么,我们这一代呢?  

我想,除了荣誉和成绩,我们的青春,这平凡又不平凡的三四年同样需要铭记。我是多么希望,等到我们这代人青春不再的时候,能够有一两部电影带我们回到“那些年”。即使记忆斑驳凋落,也有胶片替我们记得:是的,我们曾来过。  

    

·主演 陈路遥 姜楚瑶(现高二16)  

上次做微电影《镜子》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精彩的回忆。一开始,我们的确对于只凭我们这几个人的努力是否可以做出微电影感到怀疑:困难有很多,拍摄时间、取景、找各种角色、配音等等很多环节,相比起来几个高中生实在是既没能力又没时间干这件事情。不过令人吃惊的是我们的确做到了。大家先是商量剧本,之后每天抽出午休与晚上放学后的时间进行拍摄,每天都很欢乐,大家也都很认真。那时候虽然很忙,学习之外的全部心思都用在了拍微电影这上面,但那种充实而又单纯、只为一个目标而奋斗的生活却是令我现在都留恋的。拍微电影有很多方面要考虑,要请群众演员、要请老师,还不能耽误太长时间,争取一次过关。但是我们请的韩卫红和韩慧贤老师都很和蔼,演技也都很棒,能够顺利地请到老师的确是意想不到的。之后的录音阶段我们请闵卫老师来帮忙,虽然也遇到了一些困难,但都解决了。录音的过程也很欢乐。闵卫老师最后看了我们的电影评价道:朝鲜电影哭哭笑笑,越南电影飞机大炮,罗马尼亚搂搂抱抱,阿尔巴尼亚莫名其妙。你们这就是阿尔巴尼亚电影呀。没错,虽然我们做的并不成功,但我觉得对于我们来说已经做得很好了。记得最后一夜我们在学校电脑房深夜赶着把电影剪辑衔接时,唐姐看着11点半的海中夜空,说:“还会有人有我们这样的经历吗?”是的,我们爱这部我们自己做的微电影,即使它并不成功。说的自私一点,我觉得这微电影是为自己而拍的,是烙着我的校园生活记忆的,这是其他任何都比不上的。  

                                                               2012.11.7  

                                                             本朝     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