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 》  弘扬行知精神 传递人文关怀 返回上一页

弘扬行知精神 传递人文关怀

发布时间:2016-10-12

弘扬行知精神 传递人文关怀

摘要:陶行知一生坚决批判和反对旧传统中封闭式的、僵化的教育,倡导开放型的、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的新型教育,这具体表现在他创立的“生活教育”理论上。本文紧紧围绕“生活教育理论”这一核心,以 “人文关怀”为目标,以“行知精神”为手段,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多角度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的途径和方法,希望能为新课程背景下的政治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行知精神   人文关怀   途径方法

什么是“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可见,生活是教育的本原,教育来源于生活,整个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的场所。所以,学校的大门向社会敞开,让课堂走进生活中去,可以说新课程改革的大势所趋。然而,当下课堂仍然是学生获得教育接受知识的最最主要的途径,怎样把社会生活的场景移植课堂,让学生穿越到社会生活中去,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课堂课堂生态,成为我们不得不思考的一个现实问题。

一、思想政治教育与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不谋而合

依据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高中思想政治开设必修课程包括《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生活与哲学》四个模块,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同时提供具有拓展性和应用性的选修课程,以满足学生发展的不同需要。这就与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不谋而合。陶行知特别重视生活教育的作用,他把生活教育当作改造中国教育、社会的唯一出路。在陶行知看来,有了生活教育就能打破“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的传统旧教育;有了生活教育,就能“随手抓来都是学问,都是本领”,接受了生活教育就能“增加自己的知识,增加自己的力量,增加自己的信仰”。

1. 经济与生活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现象已无孔不入地渗透到人们的每一项活动中,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都与经济学有着或近或远的关系,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经济学。可以说,人生时时皆经济,生活处处皆经济。人们要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首先必须生存,这就需要解决衣食住行等问题。因此,物质资料的生产时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提起经济,没人会对它陌生。货币、物价、就业、消费、税收等都是人们熟悉的经济现象。参与经济生活的意义自然不言而喻。自然能够深切领悟到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而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2. 政治与生活

谈到政治,你可能会觉得它离自己的生活很远。其实,在我们每天接触的媒体中,就有大量政治活动的信息,如每年三月份“两会”的召开、媒体曝光国家机关某些工作人员的失职行为、各国领导人互访、国际焦点问题此起彼伏……我们生活在一个国际形势风云变幻的世界,利益博弈、政治摩擦、能源危机、环境恶化……所有的这些问题都可以从政治学的视角找到合理的解释。

3. 文化与生活

你是否有种感觉:生活越是走向富足,有关文化的话题就越多。例如,过去人们并不常用文化的眼光看待衣食住行,如今穿衣讲“服饰文化”、吃饭讲“饮食文化”、住房讲“建筑文化、出行讲“旅游文化”;又如,现在报刊上经常出现文化战略、文化产业、文化生产力等词语,也经常讨论校园文化、企业文化、社区文化等话题。文化生活是一种精神家园的耕耘。对于个人而言,是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重要内容,对于一个民族而言,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4. 哲学与生活

马克思和恩格斯说:“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对哲学问题的追溯和思考离不开人类的生活。生活和实践的观点是我们进入哲学殿堂、把握哲学智慧的不可或缺的途径,生活和实践的观点应该是哲学的重要的和基本的观点。“生活处处有哲学”, 哲学并不神秘,它就在我们周围的生活和实践中。每个人在童年时期必定会有一个时刻,也许是在某个夏夜,抬头仰望,突然发现了广阔无际的星空。这时候,他的心中会油然生出一种神秘的敬畏感,一个巨大而古老的问题开始叩击他的头脑:世界是什么?吸毒、自杀、…… 生老病死,悲欢离合,我们考问人生:幸福在哪里?生命有何意义?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认识自然、认识社会,正确地对待人生,正确对待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正确对待生与死、得与失、名与利。

二、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于思想政治教学的启示

   “千教万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是陶先生教育思想的最可贵之处,把思想政治教育分解渗透于学生的生活实践中去,潜移默化、不空洞、不虚无,这也是一种真。这具体表现在他创立的“生活教育”理论上。

(一)树立生命发展理念,传递人文关怀

     陶行知提出“社会即学校”, “要把笼中的小鸟放到天空中使他任意翱翔”,是要拆除学校与社会之间的高墙,“把学校里的一切伸张到大自然里去”。体现了新课程倡导“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确立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其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是一种基于生命发展基础之上高效课堂的最高目标。但传统政治课堂中的糟粕给学生们留下了说教、教条式灌输、死记硬背的呆板印象,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丧失了学习政治的热情,甚至对政治学科产生反感。如何让政治课堂“鲜活”实现真正的“高效”成为摆在我们政治教师面前的难题。作为教师,在高考的压力面前,我们应该学会有效的将应试知识的学习与学生未来发展结合。在教学实践操作的层面,个人认为首先要树立生命发展的理念,课堂应该是学生可持续学习能力的一种延伸。本人在备经济常识过程中,在解读教材三维目标时,认识到经济常识的学习实际上是对学生“财商”的一种发掘和培养,如果仅仅停留在学习经济常识的层面,必然会使学生对抽象的、理论较强的经济学的学习产生厌倦,这种厌倦正是验证了学生对政治说教的呆板印象,这对高一刚入学的学生来说是可怕的。本人认为真正高效的课堂应该追求的是长远的效果,本着对学生未来职业和生命发展负责的态度,我在导入新课时,引入了对“财商”的简单介绍和对学生财商能力的简单测试,把经济常识的学习与学生的理财能力挂钩,把政治学习和对自身素质的提升衔接,让每一位学生在进入经济常识的学习之前,时刻谨记“自己就是一名知名企业的CEO”,每一位都是公司的决策者,这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使每一位学生都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到经济常识课堂的学习中来。在《政治生活》的教学中,在引导学生对政治生活各大行为主体把握的基础上,注重挖掘学生对主体知识的理解,例如结合“网络自由”话题辩论:公民如何有序的进行政治参与;如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如果你是政府公职人员如何管理,充分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虽然这些只是较为表层的变化,却在学生心灵深处找到了共鸣,让政治走下圣坛回归生活,走进学生的心里。在这种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再组织学生回归书本,进行相关知识点的学习和梳理,所用时间短,易理解,印象深刻。在以上政治教学的探索中,我认为真正“高效”的课堂一定以“有效”作为前提,而只有树立生命发展的理念,把学生的未来发展放在心里去解读分析教材,找到适合学生的突破口,再佐以“鲜活”的事例和语言就可以凸显高效政治课堂生态的生命力。

(二)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他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当前我们教育的主体大多是90后的学生,他们是信息时代的优先体验者,传统的教学手段显然不能满足90后学生对课堂信息量的需求,因此如何创设情境教学、活化教材,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合理适度的使用多媒体成为高效政治课堂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例如运用热点引入法、对比促发展法、新闻展播法、知识竞赛法等等导入新课。可以使学生产生“心有灵犀一点通”的顿悟,获得“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启发效果。根据课堂内容,灵活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情境模拟、互动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借助大学学习的优势,本人在政治教学中运用了课件展示和情境教学模式,将小品、笑话、影视引入课堂,增添教学的趣味性,在愉快的环境和心情中学懂知识。更为重要是在愉快教学中,烘托教室学习的氛围,调动学生的感官,让课堂氛围活泼健康向上,从而点亮高效课堂教学过程。例如:在讲解“影响价格的因素”一课时,本人用热点情境导入新课,把价格上涨与当前农副产品价格上涨引发“蒜你狠”“豆你玩”等网络名词结合;在讲解货币的职能时,以“傻根王宝强的幸福生活”为主题,让学生帮助电影中劫后余生的傻根一起筹备婚礼,拿着工资来到市场上,比较价格、购买商品,在这个过程中了解货币的职能的界定和执行手段。以上的教学过程充分运用了多媒体教学让每一位同学都提起精神,乐意并且充分参与课堂学习。

同时,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对多媒体和情境教学的运用过多也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分解重点,占用一定的教学时间,使原本紧凑的教学时间更加紧张,因此对多种手段的运用应当适度,点到为止,重点还是应该放在书本知识的学习上,此外也不可以过度依赖课件,虽然速度快、展示清晰但很多同学只是抱着欣赏电影的心态学习,过眼即忘,因此及时回归书本,圈化重点难等传统教学方法是多媒体教学的必要补充。

(三)开展研究性学习,拓展活动型内容。

陶行知倡导“教学做合一”。用陶行知的话说,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之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方面,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

政治教学是时代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每一个知识点的讲解都与学生所处的生活和社会环境息息相关,这不仅体现在对时事热点的记忆和背诵上,更应该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把在政治课堂上的学习化作内在的素养,形成一定的认知参与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之中从而实现个体的有效社会化,这也是课堂效果的延伸,是高效课堂的扩展。本校就已经针对高中学生开设了校本课程和社团课程的选修,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课程,老师与学生共同展开探索性学习。高一开设了经济学入门和经济形势和政策分析等相关课程供同学选修,内容涉及创业设想、理财规划、案例分析、模拟面试等等,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下载名人讲座、创业故事拓展学生视野;邀请社会知名企业家讲述创业故事,用现身说法给予学生以激励;如果有机会还鼓励学生可以通过义卖等形式亲身参与到市场经济之中。研究性学习非常看重学生在活动中产生的体验感悟,也积极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其影响从学习领域扩展到了现实的生活领域,并以经验的形式持续对学生的未来生活发生着作用。研究型学习从思想的火花互相碰撞,到最终集思广益,奉献集体智慧成果,时刻都需要合作意识和发挥团队精神。再次也强化了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走出政治书本的牵制,走向更为广阔的自然和社会,在感受社会、了解社会的基础上,也激发了他们关心社会、关心他人,增强了对人民、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高效课堂不断从社会这个大海中源源不断汲取养分并回馈社会,从而真正成为畅通的一池活水。

总而言之,研究课堂生态是为了反思和提升课堂,将生态学的理念构架政治课堂是用一种新的视角来解读政治课堂教学。只有让政治课堂成为生命与生命之间相互理解、对话、追求共同发展的和谐空间,让教师感受到课堂教学带来的愉悦和幸福,让学生沉醉于课堂学习的美好,政治课堂才能汲取生活的养分,才能真正拥有生命的活力。

 

 

作者:王伟  工作单位:江苏省海门中学

江苏省第五届行知杯论文比赛一等奖   2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