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 》  变化明显,返朴归真 返回上一页

变化明显,返朴归真

发布时间:2016-10-12

变化明显,返朴归真

                            ——2014年江苏高考语文试卷浅议

                                  江苏省海门中学 姚红萍

因为2014年的江苏语文高考考纲较之前几年的考纲有较大的变化,大家纷纷预测今年的江苏语文高考试卷亦会有较为明显的变化。今天上午,当江苏高考语文试卷揭开神秘面纱,从学生到老师,一致的感觉是——变化之大真是应接不暇,考点内容却是返朴归真。

考生普遍反应试题有些怪,完全出乎意料,原先以为选择题会很少,没想到上来就是7道选择题,对其中的漫画题更是直呼“坑爹”,说是根本看不懂,文言文、诗歌、默写倒没什么反应,普遍感到小说阅读《安娜之死》有难度,题目问法不算新,但不大把握得住,尤其是最后一题探究划线句的意蕴理解难以下手,论述类文本三个题目还比较平稳,作文感觉审题难度不大,但不易写深写透。整份试卷做下来的感觉就是别扭难受,没把握。

综合学生的种种述说,笔者感觉今年的江苏语文试卷发生了较大较多的变化,具体变化有以下几点:

一、试卷结构明显变化

变化最大的当属第一部分的“语言文字运用”部分,分值依然15分,但题型变化出人意料。近几年的试卷结构均为4道题,其中前两题为字音、成语或病句,题型为选择题,后两题为主观表述的语言运用题;而今年一下子变成5道选择题,没有主观表述题。

文言文部分的变化也较大。近几年一向是3道选择题加3句翻译题,今年变成2道选择题、2句翻译题和1道文意的概括题,其中的文意概括题4分,有新意更有挑战。文言文结构的变化带来了分值的细微变化,由原来的19分变为18分,翻译由10分变为8分。

诗歌鉴赏由原来的10分变为11分,由单首诗歌的鉴赏变成两首诗的比较,题目依然3道。

二、考试内容返朴归真

1、“语言文字运用”部分抛开了考了多年的拼音,除了近义词语(不只是成语)辨别的填空选择题还算正常之外,另外3题分别是关于诗句的对仗、语言的得体和连贯(排序)、漫画理解的选择题,从内容上来讲,这些都是久未谋面的“稀客”,但又是关乎到语文修养功底的基础,值得关注。

2、文言文的选材不同于往年的传记类文章,选用了柳宗元的《答严厚舆秀才论为师道书》这样一篇说理散文。在“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和时人“耻学于师”的社会风气下,作为被贬之人,柳子表达了“去其名全其实”的教育思想和策略,充分地肯定了教师在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这样的选材和主题于学生而言略显陌生,理解上可能会有些困难。

3、文学作品的选材,由中国现代作品变为外国名著的长篇节选。近三年江苏卷文学作品的的选材(2011年宗璞的《这是你的战争!》, 2012年师陀的《邮差先生》,2013年老舍的《何容何许人也》)均为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作品,而今年则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中的选段《安娜之死》,阅读时略有生涩,但篇幅不长,题型上也较为平稳。这个变化提醒我们,引导学生阅读国内外经典名著应该成为语文学习的常态。

4、作文形式中规中矩。今年的作文题谈青春的永恒和短暂的关系,兼顾到人文与思想的两个维度,强调自我感悟的过程,需要在比照中让思维走向深度。作文材料大致如下:“有人说,没有什么是不朽的,只有青春是不朽的。也有人说,年轻人不相信有朝一日会老去,这种想法是天真的,我们自欺欺人地认为会有像自然一样不朽的信念。”这个材料审题上几乎没有难度,内容上颇具现实和引导意义,有一定的思辨性。比较恰当的理解:人生肯定不会不朽,青春更是稍纵即逝,自当格外珍惜使之流光溢彩,如果认为青春不老而随意挥霍,则无疑是自欺欺人。。但无论是人生的哪个阶段,始终保持青春不朽的心理、冲劲、、积极心态,这才是人生积极的心态,也是对青春不朽的辩证理解。总之,从物质和客观角度说,青春终会老去,应当珍惜;从精神和主观角度说,青春精神必须不朽。

三、试卷弥漫着浓郁的古典气息

综观整份试卷,与往年相比,今年的试卷弥漫着浓郁的古典气息,文言文、诗歌自不必说,语言表达题中第二题选择“墙头雨细垂纤草”的对仗句、第三题的交际用语的不得体的一题选项均为文言的谦敬词,论述类文本朱良志《乾坤草亭》等等,无不与古代、古典、古朴息息有关,命题人似乎在刻意的传统文化弘扬中传达出这样一种导向:返朴归真,重视底蕴,这才是语文学习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