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 》  最远的与最近的 返回上一页

最远的与最近的

发布时间:2016-10-12

最远的与最近的

初来北京,坐579路,去向往的颐和园。车子行到拐角处,看见长长的队伍,再往前看,赫然是“清华大学西门”。哦,我明白了,这些可爱的孩子们啊,长途奔波,赴的是自己的梦想天堂:彼时那么远,此时这么近!

昨日报到之后,徜徉于未名湖边,在镌有“重修慈济寺”的古迹上,看到一个涂鸦:此时我离北大最近。不禁莞尔:一个多么急切的孩子!怀着朝圣般的虔诚之心,拥抱着此时最近的距离。只是,此时之后转身,或许会重新踏入校园,成为其中一员;也或许将与未名湖、博雅塔渐行渐远,让此时的“最近”成为一种远远的念想……孩子啊,这样的远和近,意义何在呢?

现代的交通发达,让远可以变成近,“千里江陵一日还”在李白笔下还是夸张,于今却是那么的稀松平常。地理的距离可以借助发达的交流工具拉近、变短,那么,是否任何时候的“远”都可成为“近”呢?

我想到一句话:至亲至疏夫妻。

生活在同一屋檐下的两人,或许是最近的两人了,“至亲”二字不正道出了其中的“最亲”之意吗?但是,在我们的周围,不也多见同床异梦的两人?即便两人身体靠得再近,而心灵的距离,恐怕也是足够遥远了吧?“至疏”的“至”字,传递的是一种极致;而一个“疏”字,又道出了多少的隔膜与苍凉?

还有泰戈尔的那句话,或许是现代人假托之词,这些,已经不重要,犹令人深深震撼的,还是话语设置的场景及言语本身:世上最远的距离,就是我站在你的面前,而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世上有那么多的痴男怨女,就是参不透这“最远的”与“最近的”之含义,或是辗转反侧,夜不能寐,或是愁肠百结,抱恨终身!这样想来,牛郎与织女恐怕要幸福多了: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那一条浅浅的天河,或许是世上最远的距离、最难抵达的地方,但是,两人的有情,彼此的心心相印,让距离不成为距离,让问题不成为问题,心相近,距离又何妨?

这样想来,是不是可以释然?

我想起了我的一位高中同学,当年一同上学、放学,路上总有那么多的俏皮话;之后她上了上海的大学,而我留在家乡上学;接着她结婚了,然后跟随丈夫移民去了加拿大,慢慢地音信渐疏,只是零星地听得一些介绍:她生了两个女儿,在一家经营床品的公司已“混”成高管,有时会飞到广州参加广交会……往往是不经意之间,突然地会想起她,想起一些往事,但总觉得,无论是时间上还是空间上,她离我都是那么地遥远,似乎已不再有交集了,于是,果断地摇摇头,还是不想了吧,还是把最“近”的事做好,把最“近”的人际关系搞好。

然而前不久,偶然的机会,我们有了彼此的联系方式,加了微信,聊上几句,不胜唏嘘:在我们各自的心底深处,其实都是有着一个位置,我们都没忘记,彼此都是高中阶段最亲近的好友。即使今天在地球的两端,北京时间十点之后,现实的忙碌过后,还会有一小段的交流时光,尽管她会马上提醒:早点睡……

更大的惊喜还在后面:那天,她传给我一篇文章,我暗想:她是个理科生,又长期生活在异国,文化背景迥异,她写的中文,还好看吗?结果是:我被深深的折服,进而是深深的吸引……

她还是个爱书的人啊,看了《尤利西斯》之后有很多的疑惑,继而想到《诗经》中美丽的文字:心生爱慕的两人,“佩玉将将”,一到多么和谐的相知相恋、产生共鸣的画面,于是,她便在读书中寻找相谐,试图发现与自己的“佩玉”发生“将将”共鸣的文字,她读懂了好多,最后说,《尤利西斯》太难,无法“佩玉将将”,那就暂时搁置,不看也罢……

在西方的文化背景与语言范围内,联想到古老的《诗经》,我不由得将她与叶嘉莹教授联系到一起,然后,叶教授更擅长的是学术理论的研究,而她,则是率真的性灵的文字。她离英文那么“近”,却又那么“远”;她离中文那么“远”,却又那么“近”……恍惚之间,我竟然觉得,我离她也是那么地近!然而时差又提醒我,你们是在地球的两端……

今天的生活中,物质的距离已不成问题,心灵的距离却有多种可能,我欣喜于这样的对比与转换,我也在不断地寻找“佩玉将将”,因为,或许,“共鸣”是拉近心灵距离的最佳方法?

那日傍晚,在宾馆的路口,看见一位老人,一辆拖车,贩卖新鲜的核桃,他的手已全黑,犹自在不断地剥去核桃外的青皮,我买了两斤,这对于南方的我来说,是个稀罕物,远道携回此物,也能博人惊叹;买上两斤,老人或许能早点收摊?回来在QQ“说说”里拍了照片,让朋友们看看青皮脱去前后的模样,家乡的同学猜到了:是核桃?又一位朋友评论了:恻隐之心,美好之情……

呵呵,真是开心的时刻,彼此不在一起的我们,心,却那么近。

因为相知,所以相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