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三维目标牵引活力课堂
——以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二十七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为例
江苏省海门中学 杨小飞
摘要:上好历史课的关键在于教学目标准确的制定,并得到有效的实施。教学目标之一知识与能力,这一阶段是学生储备知识的过程。教师应该通过自己的课堂设计,最终让学生识记和理解知识点。教学目标之二的过程与方法,教师在课堂设计的时候如何处理好学生与教师的关系,定位好二者分别在课堂中扮演何种角色,并在教学过程分别采取什么方法与策略。教学目标之三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师审视所教内容中,找到能唤起学生情感共鸣的内容,并能在与无声处,渗透到学生的心灵中。
关键词:三维目标 世界格局 储备知识 方法 情感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一堂历史课上好的关键是教学三维目标准确的制定,并能在教学过程中得到有效的实施。
在一次教学比赛中,我拿到的课题是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二十七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对于这一课所要讲的知识点是少之又少,正如一些老师所说半节课就能把这课内容讲完。另外,这课的政治性内容很强,对中学生来说不免显得枯燥无味。如何使得这堂课的内容变得丰富多彩,如何让学生在学习这一课的过程中激发出自己的兴趣,是上好这堂课的突破口。所以,我觉得应该在教学目标的预设中很好的处理这两个方面。
教学目标之一知识与能力。这一阶段是学生储备知识的过程。《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这一课识记部分是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对于识记部分,在学生的预习案中应该充分的体现出来。课堂中,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这方面的检测。为此,在教学设计中,我对本课的第一目的重点内容做了一个检测环节。以填空的方式,让学生脱离书本,一起回答。理解部分是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原因,对于理解部分,也是这节课的一个重点,另外,本身这堂的课的容量较少,所以课堂上这里应该花较多的时间。运用部分是分析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对于运用部分,本身是课堂的升华,在课堂的时间分配上可以伸缩。
教学目标之二过程与方法。教师教的灵不灵,学生学的活不活,关键看一堂课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在新课程的理念之下,教师应该处于辅导的位置,但是教师不是可有可无,教师需要说话,不宜过多,但要准确、简练、恰当。在准备上《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这堂课时,我首先对语言做了反复的锤炼,说什么话,说到什么程度,以及前后语言如何衔接都进行了反复锤炼。历史课上的历史味浓不浓,材料很重要。教师应该充分挖掘与这课重要知识点相关联的史料,培养学生看材料,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养成论成史出的历史学习观念。加之这堂课容量少,材料补充可以使这堂课的内容丰富多彩,所以我既收集了运用性材料又寻找了补充性材料。运用性材料,学生看完后,需要提炼有效性信息,解答问题;补充性材料是帮助学生加深对历史概念的理解,补充历史知识。另外,教师应该充分运用多媒体,幻灯片:图片;录像;多样化教学手段的运用,直观性强,实用性大,可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学习兴趣,给学生留下较深的印象,达到较好的效果。在PPT的制作过程中,我穿插了视频和一定量的图片,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前我就播放了苏联解体的视频,上课后,首先用柏林墙被拆除的图片导入新课。在解释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原因时,用了2003年美国攻打伊拉克的漫画。
在新课程的理念之下,学生应该处于主体地位。学生通过自主探究问题、解答问题,逐步掌握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方法。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等方式参与教学过程,从而逐渐养成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学生树立了主体意识,能够促成学生在愉快的教学环境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在《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这堂课中,我设置了三个探究问题。问题探究一,关于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原因。问题探究二,关于“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的变化。问题探究三,关于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三个探究问题,根据本课的重点,我确定了第二个问题为小组讨论的问题。学生课堂讨论活跃与否,在一定程度上也取决于学生课前的准备情况。教师可以布置好讨论的题目,让学生收集相关资料,作一定的准备。关于“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的变化,有些学生收集了一定的资料,在小组讨论时,讨论的比较热烈。讨论之后,学生就讨论的结果进行发言。同学们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同时也说出了自己的理由。但,也发现有些同学,他的理由不能论证自己的观点却在论证别人的观点。真理是越说越明,当然,讨论不是在于结果,而在于过程,当学生参与其中,有了兴趣,自己就感受到了学习的愉悦和潜意识中提高了自己的能力。
教学目标之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润物细无声”,一堂课下来,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在自己的心灵里泛起涟漪,那么师生之间有了默契,课堂与课外有了相通。《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这堂课通过对冷战后世界形势的学习,揭示了战争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当学生读到南斯拉夫孩子以自残的方式,表达自己心中狭隘的种族意识时,教室里发出了阵阵惊讶;当学生看到南斯拉夫在美国飞机的轰炸下,变得满目疮痍时,眼眸中闪出了点点泪花。从而使学生认识维护世界和平任重道远,树立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而努力的信念。
余文森在《有效教学十讲》中说到:“从一门学科的角度来说,它就是这样的:知识技能是学科的躯体,过程方法是学科的思维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学科的‘灵魂’。”只有三维目标落实到位的课堂,才是真正的有活力的课堂。从这节课中,我对三维目标的制定和实施的过程中,认识到,在历史学科中,三维目标是感知历史、学习历史、理解评价历史的有机结合,是由浅入深,不可分割的整体。知识和能力是学生初步感知历史的过程,过程和方法是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学生对历史理性认识的升华,也是实现“教书育人”的终极目标。所以,有活力的历史课堂离不开三维目标的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