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好练习关,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技术组 李海磊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科目。一方面学生需要大量的时间来练习,但是却没有。如何解决这样的矛盾?
首先我们必须从态度上认识到练习的重要意义。老师是引导者,学生扮演从属者的角色,学生主动思考、自主探究的程度往往是不够的。所以,在练习的时候,在没有外力帮助的情况下,危机就显现出来了。练习促使学生必须主动、独立地思考,把旧的知识再巩固,把新知识变成旧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把知识点联系起来,网络化,再建构,变成自己的。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才能知行合一,运用自如,这才是真的听懂了、学会了。
其次,光有态度还远远不够,我们要从策略上考虑如何安排教学和练习,追求有效性、实效性和高效性。
一、 实行分组、分层次的教学和练习
近几年来,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水平普遍有了提高,但是学生之间基础参差不齐的情况依旧很严重。对于基础差的学生来说,他们非常需要老师的帮助,但是一个老师相对于一个班级几十号学生来说绝对是一个稀缺资源,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分组,让好的学生搭配差的学生。对于好的学生来说,帮助他人的同时,快乐了自己,能力得到了提升,魅力指数得以增长,对于差生来说,遇到难题可以和自己的搭档探讨和讨教,自己的能力也得到提升。这样,两全其美,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个矛盾。
练习任务的布置和设置要分层次。我们很多老师在布置练习的时候往往是大家统一做哪几道题。这样做的好处是,统一练习、统一讲解,课堂节奏好操控。但是这样做,潜意识里无视学生水平存在差异的客观事实。因此我们必须要对学生的水平有一定的了解,按水平的高低把他们大致的分类,然后习题的选择和设置要有区分度,让差的学生觉得不是很难,让好的学生觉得并不简单。
二、 精心设计练习内容
首先,课堂上,练习的习题,老师的讲解,不能出现概念模糊不清、表达不准,甚至错误的情况。
在日常的教学中,笔者时不时地发现有些题目经不起推敲,耐不住考验。出现这样情况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出题人对某些概念的理解不到位,出现偏差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教师要上课就得备课,备课就得备教材。对教材中涉及到的知识点理解的是否准确到位,会影响到方方面面。老师讲不清楚,学生就听不明白,学生也就学不会,能力的培养就无从谈起,有效的思维锻炼就大打折扣,老师精心设计的举例、设问、互动等等课堂手段的效果就很低下。
总之,无论如何教师要保证上课时所涉及到的内容是正确、准确、有效的。学生听懂了多少是老师上课效果的重要评价标准。
其次,内容的设置要紧扣主题,少而精。
每一堂课都有其教学目标。学生呢,也应该有明确的学习期望。我们有必要让学生明白本堂课上要学什么,要达到什么样的层次,因此练习的内容要紧扣教学目标,有明确的主题。
每一块内容都有难易之分,重要与次要之别。对其进行分类细化,有利于合理分配教学时间,从而保证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对重难点进行有效练习。《表格数据处理》这一章节涉及到很多方面,比如数据格式的设置、公式函数使用、排序筛选、分类汇总、图表等等,大部分内容都很有难度,让很多学生心生恐惧。倘若一堂课上既讲公式函数,又讲排序筛选等,对于大部分同学来说,一堂课要消化掉那么多东西是一个比较有难度的事情。不如把这一章节的内容分成小块,形成若干主题,然后一节课主讲一个主题,把它讲清楚,讲透。比如,一节课主要讲“公式函数的使用”,那么就可以既讲简单的公式函数的使用,也可以讲稍难一点的相对地址、绝对地址的区别,甚至探讨需要使用一个全新、陌生的函数时如何查帮助文档,让学生充分领略函数的强大功能和魅力。所以,与其一堂课讲很多内容,还不如少讲、精讲、讲透。
另外,要注意,练习的次数要足够,节奏要适宜,可以参考知识存储的记忆规律来执行。
还有,要避免简单内容的大量重复低效的练习,这个,学生很反感的。
三、 教师要注意避免和学生抢时间。
信息技术科目的教学和复习时间都很紧张,很多老师一直都觉得时间不够用。于是为了能完成教学任务,就拼命地讲,也不管学生是否能接受的了。其实,这样做毫无意义。事实上,“学生能否学会比您能否讲完更为重要”。在时间不够用的时候,更有必要分析、理解教材,做到内容正确、准确,落地精准,有所取舍,以保障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学会某些内容。越是时间紧张,越是需要精细的授课。
总之,练习对于掌握知识来说,对于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来说,其重要性无需赘言。然而怎样向课堂要效益,解决老师讲和学生练时间上的矛盾值得每一个老师去探索,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越来越多的先进有效的策略手段被总结出来,推动信息技术科目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德)希尔伯特·迈尔 怎样上课才最棒 优质课堂教学的十项特征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