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 》  试析构建高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综合策略 返回上一页

试析构建高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综合策略

发布时间:2019-07-17

试析构建高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综合策略

作者:许华 江苏省海门中学技术组 226100

摘要:作为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形式,课堂教学至关重要。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近才纳入高中必修课的基础课程,虽然没被纳入高考科目,但各级教育机构领导和教师,特别是信息技术课程专业教师,应明确开设信息技术课的目的和任务,构建高效的课堂,主要策略包括:认真研读教材、合理整合教材内容;合理运用类比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做好学习准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目标范例;建立结构化的课堂教学内容;教师做到适当指导,及时反馈。

关键词:高中 信息技术课程 高效课堂 综合策略

一、引言

在知识经济时代,良好的信息素养已成为学生将来适应信息社会的一项必不可少的能力。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年轻的高中必修课基础课程,虽然没被纳入高考科目,但是开设这门课程至关重要,它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锻炼学生感知信息、把握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所以各级教育机构领导和教师,特别是信息技术课程专业教师,应明确开设信息技术课的目的和任务,认真执行国家教委关于加快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不断学习,紧跟信息技术发展步伐,把这门新开设的高中学生基础必修课建设好。然而与高考的相关科目相比,处于辅助作用的信息技术教学不可能有充足的课时可供利用,这必然要求我们教师不断地思考如何在有限而紧张的课时中杜绝低效甚至无效教学的产生,充分利用课时、采用促高效的教学策略提高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效率。本文尝试研究如何构建高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希望能够对同行有所启发。

二、构建高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综合策略

针对高中生的学习特点,要构建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认真研读教材、合理整合教材内容。

教材无疑是教师开展教学的重要依据和资源之一,章节的设置往往给我们指明了教学内容的条理性,按照固定的章节来教学无疑是可行的。但是知识有其系统性,仔细研读教材后我们会发现有些章节的内容实际是互相关联可以融会贯通的,而有些章节中的知识则是重复的,合理地重构某些章节的教学内容正好可以避免重复,而将一些原本被章节割裂的教学内容融合在一起讲授又让学生感受到了知识的系统性,更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例如,《网络技术应用》这一选修模块中讲述网络分类及网络的构建中均涉及网络拓扑结构的相关知识,如果按照教材设置这些内容分别被安排在认识计算机网络的第一节和第三节,这无疑会造成教学的重复,整合在一起则很好地避免了这一问题,效率的提高则显而易见了。

(2)合理运用类比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做好学习准备。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往往存在一些比较抽象、专业或逻辑性较强的知识,而学生对这类知识理解和掌握可能并不容易,要耗费很多精力和时间,造成教学效率的降低。教师通过列举一些学生早已熟悉的概念,将学生已有的知识与要学习的新知识相联系,通过新旧知识间的对比,使学生对新的学习内容形成鲜明表象。例如网络原理部分“OSI模型”的分层结构及工作原理,学生无法直接获取相关认知,理解上有很大的难度。然而鉴于网络中的数据传输形式与现实生活中的邮政信件发送方式相似,而网络中的层在系统中完成的作用又与邮政传输系统中各部门的工作相当,所以教学中可以由剖析学生生活中有所体验的“邮政系统”工作流程入手,再类比引出网络的结构及数据传输原理,此举将生涩难懂的网络各层功能、数据传输原理、协议的作用融汇于形象生动的生活类比中,简化了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使得原本学生容易混淆的知识变得清晰,方便了学生对抽象知识的记忆。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高效学习的奠基石。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设计课堂主题、选择什么样的教学素材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让学生明确学习的必要性,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先决条件。具体来说可采用以下途径和方法:

①从技术的实用性,培养高中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主动性、责任感,从而化“要我学”为“我要学”。比如在讲授信息交流时,让学生感受微博这一当下主流的信息交流形式,言简意赅的文字、图文并茂、即兴表述、主观性强等特点无不展现着微博与众不同的魅力。学生也是社会的一份子,有融入社会的自身需要,也有掌握潮流技术的渴求,因此在了解了微博的作用后学习的主动性得到了激发,当然学习效果的提高也是水到渠成之事。

②在教学中依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和思维发展规律,多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充分感知,进而抽象概括,为掌握科学概念打好基础。学生对于陌生的知识往往会有些畏惧感,畏惧感强则会削弱学习的兴趣,因此将新知识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学生熟悉的自然界现象、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可以减弱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感,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浓厚兴趣。例如信息技术必修部分的数据库概念,我们让学生想象生活中的货仓,把数据库的概念具象化,让学生较形象地了解数据库的作用,进而产生“数据的仓库到底是怎样的”、“怎么建仓库”、“数据怎么堆放的”等疑问,对原本陌生的数据库产生浓厚的兴趣。

③建立与发展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促进课堂高效的必要因素之一。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除了充分运用计算机的特点进行演示操作,以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之外,还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特点,善于发现每一位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与学生形成一种融洽的师生关系,这是教师顺利开展信息技术课的前提条件。比如在网页制作教学中,可以改变以往常规的范例引导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设计制作一个简单网页,师生共同参与,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感到自己是一个课堂的真正参与者而非老师教案的实施者,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4)在教学中适时恰当地为学生提供目标范例。

很多无效或低效课堂的产生根源在于教师对教学目标的表达不清,让学生没有一个明确的学习方向感和目的性。例如没有给学生一个明确的范例,或是给学生含糊不清的实践范围,学生便不知道该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感觉无从下手,学习进度也就随之停滞不前。因此恰当地为学生提供目标范例或适时地从学生中选择优秀作品加以展示,可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显著地促进学习。

(5)建立结构化的课堂教学内容。

循序渐进、因材施教是不变的课堂教学理念。教师依据学生的个性特点,选择最适合他的教学方式和学习难度,也是提高教学效率一条途径。有研究表明,实际教学中经常出现的教学内容选取和处理不当有两类:一类是教师定下的教学梯度太大,过于精炼、跨度太大的知识结构反而成了学生学习的障碍;另一类则与之相反——梯度过小,学习内容的设置过于细致全面,学习难度设置过低,学习流程则按部就班,这样的教学似乎达成度很高,但其内在却难以激发学生的攻克难点的热情,因此理想的教学效率需要合适的教学梯度。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内容时应遵循下述要求:周密地做好课前调查等准备工作,既对课程标准和教材有透彻的理解,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深入的了解。教师在教学时,通过内容的结构化,明确目的,突出重点,把教学力量放在关键性的问题上,有张有弛。

(6)教师做到适当有效地指导,及时反馈。

教学活动的开展离不开教学反馈,只有通过师生间不断的信息交流,才能做到教学信息的及时准确传达。例如学生的自主探究在教学过程中无疑是必要的,但是探究的过程中也必须有教师的适度参与。教师适时地引导探究过程,不断地根据教学反馈信息评价教学过程的优劣,并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方法、进度和手段,协调教学过程中各因素间的关系,才能使教学处于相对稳定的或动态的平衡,否则则会在一些无谓或学生难以完成的探究过程中浪费大量宝贵的教学时间,造成教学效果的无法提高。因此教师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评价,这种评价和反馈活动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要让学生对自己学习中的接受情况做出判断和分析,以便及时调整教学活动。为此,教师应当及时搜集学生学习的效果,通过了解与评价教学效果,有针对性地调节教学,对于存在问题务必充分重视和及时解决。

三、结束语

作为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形式,课堂教学至关重要,是向学生集中传授知识、培养他们能力的首要手段。如何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合理地组织和安排教学活动,是赢得教学的高效率,使学生在能力和素质方面获得全面发展的关键。学校和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掌握信息技术在学生日后发展过程中起到的作用,重视这门课程,采取综合策略提高教学效率,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建国;张立颖;;浅谈高中信息技术教学[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年20期

[2]吴薇;;信息技术基础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教学与管理;2008年09期

[3]曲玉苹;张成光;;走进信息技术教学现场[J];信息技术教育;2006年03期

[4]王海燕;常会玲;;高中信息技术教师教学反思的现状与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09年10期

[5]湖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 彭绍东;信息技术教学原则的九点思考[N];中国教育报;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