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 》  对当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思考 返回上一页

对当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6-10-11

对当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思考

江苏省海门中学化学组   徐俊

化学本是一门充满魅力的学科,然而据相关调查表明,现在化学学科对于学生的吸引力正呈现着下降的趋势,尤其是进入高中阶段以后,由于学习难度增大、高考模式的改变,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进入高中阶段对化学的学习产生畏惧心理,甚至放弃对化学的学习,这对我们的高中化学教学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一、对当前高中化学教学课堂的思考

1、学生缺乏兴趣

在初中阶段,化学学科的受欢迎程度相对来说还是比较高的,这是因为初中阶段是学生系统接受化学知识的初始阶段,所学的知识较浅显易懂,学生很容易掌握,还有很多有趣的化学实验非常吸引学生的眼球,从而让学生对化学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然而,在进入高中阶段以后,化学知识在深度上有了一个阶梯式的提高,所学的知识也变得比较抽象化,一部分的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就会感到很吃力,从而逐渐失去对于化学学科的兴趣。除了高中阶段的化学学科本身的原因以外,学生对化学缺乏兴趣与教师落后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也脱不了干系。例如,教师在上化学课的时候总是一遍又一遍地强调各种枯燥的化学式、化合价等,并要求学生把这些知识死记硬背下来。生动形象的化学实验对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但许多教师怕做实验麻烦或者为了赶进度,经常用“讲实验”代替“做实验”,或者用多媒体动画代替“做实验”。试想,这样呆板的教学模式又怎么可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呢?

2、课时不足导致灌输式教育加剧

在现有高考模式下,化学课时少,许多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感到课时严重不足,加之部分教师对于考纲把握不到位,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把握不好,在高考的压力之下,为了避免学生掌握的知识量不够而“吃亏”,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增加课堂容量,力图做到面面俱到,从而把教材中需要进行“探究”的问题不断地删减,以便节约课堂教学时间。要知道开展新课改,实施新教材的目的是为了提升化学教学的素质教育质量,但现在新课改的实施不但没有改善过去的那种灌输式教育问题,反而加重了灌输式教学的问题,从而让新课改名存实亡。

3、高考指挥棒下的“背诵化学”问题

众所周知,进入高中高考就是一切的指挥棒,但是如果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只是为了考一个好分数,那么必然会引发很多问题。教学过程中我们会花很多的时间和心思来研究高考中的各种题型以及每种题型的数量和在考试中所占的分值等问题,然后,就按照自己总结出来的高考经验来开展教学工作。曾经听到一个在高考成功的学生谈自己化学考高分的经验:“其实要想学好化学并不难,关键是要把知识背熟。只有当我们把化学课本上的知识点都熟悉的背下来,这样我们才能够在此基础上对各种知识点进行分类、归纳、总结,从而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不仅如此,化学实验也离不开背诵。例如,在化学实验题中都会提供一些颜色、气味等信息作为参考,我们要想做好实验,前提就是要熟练背诵各种物质的特性。”虽然这个学生说的背诵有一定的必要性,毕竟熟练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才能够更好的学习化学,但是从他的这些“经验之谈”我们会发现,这些经验的核心还是在于“背诵”,好像只要通过背诵就能够学好化学一样。其实学好化学知识和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如果学生采用背诵的方式来学习化学高考成绩不会差,但是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探索能力等综合能力却没有获得提升。试想,这样的教学教育出的学生何来创造性?

4、高中化学教学存在“数学化”的问题

学习化学具备一定的数学知识是非常必要的,在学习的过程中采用一定的数学思维对学好化学也是非常有帮助的。然而,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化学学科过度的“数学化”,例如,很多教师在化学课堂上采取让学生首先背诵化学方程式和公式,然后在依据这些方程式、公式给学生讲解一些例题,最后再做一些相关的练习。从这个教学程序就可以看到,这些教师把化学课当成数学课来上了。这种方法虽然使得学生在考试的过程中能够取得不错的成绩,但是这与真正地化学学习、研究相差甚远。事实上,从事化学科研的工作者他们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会放在各种实验方法的研究和测定上,而很少会采用这种纯理论的计算方式来开展研究工作。因此,这种“数学化”的教学方式完全背离了化学学习的原则,因此,也不可能让学生真正地学好这门学科。

5、化学教学活动过于封闭

化学是一门不断变化发展的学科,我们的化学教学理所应当要与时俱进,要不断的开放化。然而,现在的化学教学活动无论是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还是教学环境等方面都过于封闭,从而导致了我们的化学教学工作成为了“闭门造车”的状况,使得化学教学工作所培养出来的人才与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以上都是现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常见典型问题,作为一名高中化学教师,我们应当如何推动化学教学工作的改革,更加高效地展开化学教学工作呢?

二、高中化学教学课堂改革的思考

1、改进传统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方式强调“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这种灌输式的教育模式不但无法起到应有的教学效果,更会招致学生的反感。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改变这种传统的教育模式,而改用一些更加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方式,比如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等。例如,我在介绍“铁的化合物”的知识时,在制备Fe(OH) 2白色沉淀的演示实验中就给学生设置了两个个问题供他们探究:(1)如何制备Fe(OH) 2白色沉淀?(2)在制作的过程中具体应当如何操作?就这样,学生在一边实验的过程中一边思考教师所提的问题,并且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看法发表不同的观点,并进行验证。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就由过去的被动学习转化成了主动学习,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等多种能力的提升,同时学生在这种能够体现自身价值的学习活动中,也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社会责任感。

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获得尽可能多的知识,将是教师面临的新问题。高考方案对化学学科的教学有一定的影响,现在的学生“怕吃苦、怕动脑”,大多数选择了逃避学习。因此,在教学中,应设法激发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就不会感到乏味。化学与社会、环境、人类健康息息相关,教学过程中,若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选取学生日常生活、社会中熟悉或关心的实例,不仅可丰富教学内容,又可以通过生动的实例激发学生的情感,促进学生的求知欲;同时,使化学贴近生活,使学生感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如在学习有机化学时,介绍汽油、柴油的提价与环境污染以及节能减排问题、有机高分子材料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在讲金属材料时,就可以自然而然的引入世博会的建筑材料等方面的相关内容;在学习蛋白质的时候,讲述结晶牛胰岛素的合成;介绍重金属离子中毒的原因并引入生活中的一些常用解毒的方法:喝牛奶、豆浆、鸡蛋清等;介绍鉴别真丝、羊毛织物的方法。这样就让化学更贴近我们的现实生活,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学科的重要性,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再如,必修1中“硫和氮的氧化物”的教学,通过播放录像,展现酸雨对古建筑、雕像的腐蚀,树木被侵蚀而枯死,河水污染导致鱼死虾亡等场景,使学生感到污染带来的危害真是触目惊心。带着久久不能平静的心情认识环境污染的形成原因,不仅知识学得扎实,而且更重要的是大大增强了环境保护的意识。作为学生的他们,应该怎样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去保护和改善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借此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激发学生为祖国富强而发奋学习的社会性动机等。

3、运用化学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能力和认知观念。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可以集色、态、味、光、声于一体的化学实验对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如镁条燃烧、钠与水反应、喷泉实验、黑面包反应、铝热反应、银镜实验等。在中学教育阶段,化学实验对于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我觉得每一位化学教师都要要重视化学实验。不能怕实验麻烦,用“讲实验”代替“做实验”,用多媒体动画代替“做实验”。尽量将演示实验转变成学生自主实验,将课本结论实验变为探究实验,而且最好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的成功与否是次要的。因为实验过程它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认知观念。成功的实验有助于增加学生的感性知识,了解大量的物质变化和事实。同时实验过程也是一个问题生成的过程,即使是一个失败的实验往往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曾经一次我在实验室预先收集好了两瓶氨气,准备做氨气溶于水的实验。当我搭好装置,打开止水夹,轻轻挤压胶头滴管,期盼着美丽的喷泉出现,结果只看到导管中有一段水柱上升……无疑我的实验失败了。学生有点失望,我没有回避我的失败,而是因势利导,让学生帮助分析失败的原因。学生们积极思考,众说纷纭,有的说装置漏气了,有的说烧瓶不干燥,也有的说老师收的气体太少了等等。而这些正是我想告诉学生做该实验时的注意点。可见实验的开设,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及正确的认知观念。

4、恰当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多媒体技术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真正确立,使自主性探究学习得以真正实现,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了课堂效率。学生边听边看边思考,寓学于乐,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来认识理解化学的现象和本质,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分析理解能力,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如:物质结构、有机化学反应原理等知识很抽象,学生难想象,也难理解,教学过程可充分利用模型和多媒体,提供比较直观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不再感到抽象和难以理解。对于实验危险性大、污染大、实验现象不明显、或受条件限制实验室很难实现的实验,多媒体课件中的动画、视频播放等手段可有效弥补这方面的缺失。如甲烷与氯气的取代反应速度非常慢,课堂上难以演示;Na与H2O反应实验,反应太快,通过投影实验能使全体学生基本看清,但学生完整描述实验现象有困难。这时可将该实验的视频文件反复播放,这样学生就能将实验的整个过程看得十分清楚。

5、改变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一再建议:“教师要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而要学生热爱你的学科,就必须与学生建立感情,才能以教师爱生之情育学生爱学之情,使学生实现积极的情感迁移,才能真正实现“亲其师,信其道。”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都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做到“尊重每一位学生,关爱每一位学生,成就每一位学生”。 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坚持落实“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做到尖子生吃饱,中差生吃好,使全体学生自主参与,激励竞争,形成一个“兵教兵,兵教官,官教兵”,全班学生共同提高的统一整体。如我在每一节教学时,都预先准备一份学案,学案中所涉及的问题有深有浅,首先让学生预习教材,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学案中的题目。这样一来使好、中、差的学生都各有所得。增强了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在平时的课堂中,学会用赞许的话语鼓励学生,增进与学生的感情,使每位学生时刻感觉到自己是课堂中的主人。要善于利用情感的动力功能,及时恰当地给学生以评价,多鼓励、少责怪、少埋怨,要想方设法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情感状态中,鼓励和帮助学生将大胆的设想、创新的计划变成现实,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

6、营造一个开放的化学课堂,适当改进评价机制

条件允许的前提下,我们可以结合教材内容经常组织学生去学校附近一些工厂进行参观活动,也可以开展一些化学知识竞赛等活动,学习形式多种多样,这样所培养出来的学生才会具有多种多样的能力。虽然我们不断地强调学习化学不是单纯的为了考试,但事实上考试几乎是我们对化学教学活动进行评价的唯一的方式,这样就难免出现“唯考试论”,一切以高考为指挥棒的应试教育模式。因此,我觉得一定要不断推进评价机制的改进工作,例如,我们可以把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创新能力、作业完成情况等都作为评价内容,这样,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考试独大”的局面,从而缓解应试教育的问题。

真心希望通过我们全体化学教师的努力,能改变现有的化学教学现状,还学生轻松学习的氛围。让化学教学朝着更加健康、务实、高效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