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 》  对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认识 返回上一页

对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认识

发布时间:2016-10-11

对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认识

魏海波

新课程改革最大的特点要数三维教学目标的提出了。新课程中的三维目标是知识的三个维度,是知识的三个方面,在教学中不能将其割裂来看,更不能认为三维目标的达成是一个递进的过程,而是要把握三维目标之间的联系。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每一个知识点,都要从这三个维度来加以考虑。一个知识点,可能三个方面的目标都有。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中,对学生影响最长久,又最不好把握的就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达成。情感是人的思维的情绪倾向,是人对客观事实的反映形式,它总是伴随着人对客观现实的认识过程发生和发展,同时又反作用于人的认识。直白点讲,就是喜欢和不喜欢的问题,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抱有各种不同的态度。态度是人类稳定的情感特征,通俗地讲就是愿意与不愿意的问题。在学习中的体现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主观态度。而价值观的定义是关于价值的信念、倾向、主张和态度的核心观点,在实践中起着行为取向、评价标准、原则或尺度的作用。相对于特定的问题而言,它是抉择的“底线”。在学习中,价值观问题的体现就是学生是非标准的判断问题,举例来说,如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是不是属于侵略战争?汪精卫成立汪伪政权属不属于通敌卖国的行为?价值观教育是学生的基本立场教育,在教育中尤为重要。

历史是一门人文类的学科,历史教育的目的就是以史为鉴,史为今用,让学生以古知今,面向未来。在历史的教育中,除了基础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基,培养学生的能力,包括学生道德基础,明辨是非的能力,要本着为学生长远发展的态度,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在也就是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诚然,基础知识点掌握很重要,但是对学生价值观,明辨是非的培养更重要。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规定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历史学习,进一步了解中国国情,热爱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加深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进一步树立崇尚科学精神,坚定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由此可以看出,在历史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要坚持唯物史观,这是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的基本原则和基础,如果背离了这一原则,历史教育将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具体来讲,历史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主要包括:

一,文明史观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学生认识生产力、阶级斗争、意识形态等的作用,用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历史。

二,关于民族问题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这部分内容只要涉及对本民族和其他民族的评价问题。在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身为华夏儿女,面对祖国灿烂的五千年历史文化,发出由衷的赞赏,激发对于本民族的自豪感。同时,要是客观评价其他民族,肯定其他民族的优点和贡献,不能随意不切实际的贬低。

三,爱国主义情感态度价值取向。爱国主义是一个国家千百年来最深厚的积淀表现,是一个国家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体现。历史有着非常深厚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如林则徐、詹天佑等人的事迹。

四,审美水平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历史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主要体现在讴歌祖国壮丽山河,赞美祖国悠久历史,歌颂祖国灿烂文化。如认识到中华民族的诗歌文化,了解唐诗、宋词、元曲的伟大成就。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个人修养,感受到历史和文化之美。

五,关于人物评价问题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将历史人物放在特定环境下,看是否推动历史的发展,全面评价历史人物。也提升学生辩证看待问题的能力。

了解了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以及内容,那么这种教育在教学中如何实现呢?在教学中可以分两步来完成:

首先,确定某节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了解了目标在教学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重点突出。目标的确定并不是很困难,要了解本课的课标要求,吃透教材内容,在分清学情的基础上,从而确定本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确定目标的时候经常会遇到一个问题,那就是一节课的内容可能会有不同的情感态度价值目标,那又该如何处理呢?对于这个问题,可以在吃透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提炼核心情感态度价值目标。因为教材的编写者将本课乃至本单元的内容放在一起,是有他的原则和思考的,而这些内容也一定存在着某些联系。因此,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对于一节课的内容要体会教材的编写者之所以这样编写的目的,教材编写者本课讲述了这些内容,他想告诉学生的核心观点是什么,他让学生认识到什么。如以《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这一课为例,本课主要讲了三部分内容,秦朝的统一、秦朝的中央制度、秦朝的地方制度。综观这一课的内容,我们可以提炼出核心点:集权。从分裂到统一,从权力从地方集权到中央,再将权力从中央集权到皇帝一人,从而确立了我国两千多年的中央集权制度。在此基础上,我们就可以提炼出本课的情感态度价值目标,认识秦朝统一的积极影响,体会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的作用。

其次,抓住课堂,提高效率,合理利用教材内容,促使情感态度价值目标的达成。目标的达成最后还是要落实在课堂上。如在人教版必修三第六课,讲到“文艺复兴”这部分内容时,讲述背景,憎恨欧洲中世纪后期教会,赞美文艺复兴的人性;讲述内容,欣赏“前三杰”、“后三杰”的杰作,感叹他们对人类的杰出贡献;讲述影响,初步感悟思想解放的社会基础和思想解放推动社会发展的张力。将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贯穿与教学全程,从而促使目标的达成,也能切实提升学生的能力。

(本文发表于《新课程学习》2013年第17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