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 》  让素养之花香溢满园 ... 返回上一页

让素养之花香溢满园 ——浅谈语文素养的提升之法

发布时间:2016-10-11

让素养之花香溢满园

                                        ——浅谈语文素养的提升之法

                                                                                                江苏省海门中学  蔡健华

何谓语文素养?新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这样定义:“语文素养”,是指中小学生具有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在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文学、文章等学识修养和文风、情趣等人格修养。

近几年,笔者一直参加江苏省作文阅卷工作,作文共计批改几万篇,而每年的作文特征和阅卷感受均可概括如下:或云山雾海,千里寻踪而不得者;或神情潦倒,可恨可悲又可怜者;或装傻作痴,十二年诗书成烟云者……这样的作文,让阅卷者黯然神伤,心情沉重。巧妙的载体,让人称奇;诗意的表达,让人浮想;精巧的构思,让人叫绝;深沉的忧思,让人感慨……这样的好文章,清新脱俗,细腻流畅,不拘一格,尽显风流,给阅卷者以心神上的享受。语文素养的差异,造成“冰火两重天”,让人感叹不已。

语文素养”一词,近几年特被阅卷专家组作为一个关键词而再三强调的一个词,确实要引起语文工作者特别是一线教师的重视。中文系温儒敏教授在《语文教学中常见的5种偏向》一文中一针见血地提到了当前语文教学普遍存在的5个偏向。文中将现实中所有的偏向都归向了一个词“考试”。因考试故而漠视素养,实为舍本驱末。故专家组将“语文素养”作为衡量文章的标准,实乃智者之举,确为人心所向。设想若缺少甚至无视语文素养,何来文字馨香,何来审美愉悦?

那如何提升语文素养呢?笔者以为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转换意识,提升兴趣,迎接头脑风暴。

意识决定行为。要提高语文素养,转换意识,提升兴趣,是必要渠道。

如果有人当面说:你为人素养太差。对方肯定是暴跳如雷,矢口否认;而有人又说:你语文素养太差。对方立马打哈,你懂我的意思么?懂了,那讲什么素养啊。这样的回答,究其原因,是没有领会到语文博大精深的特点,不懂“语文”具有滋养精神、培植信念等作用。

长期以来,语文为何让人或觉易如反掌,或觉可望而不可及?均乃意识错误。前者是以“感觉”为基础、平台的,是自以为是的“已知者”,所以满足于单纯地领会表达意思;后者是单纯地从量上看质,浅尝辄止,不肯苦下功夫,故而只能是望“字”兴叹了。

可见,转换意识,提升兴趣,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至关重要。如何转换意识、觉醒他们的对语文错误的认识,专家孙绍振教授指出:自然科学或者外语教师的权威建立在使学生从不懂到懂,从未知到已知上。语文教师应从其已知中揭示未知,指出他们感觉和理解上的盲点,将已知转化为未知,再雄辩地揭示深刻的奥秘,让他们恍然大悟……”故转换意识的根本在于教师,教师不能将学生已懂的东西,喋喋不休地韶,嚼碎嚼烂地喂;要有创新意识,要有独到的见解;不但要有相当的解读水平,而且也要有相当的作文水平;能创设一种和谐美好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步入文学殿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领着他们登堂入室,去发现美、认识美。也只有教师改变单纯“之乎者也”的传统角色,才能让学生能够真正地转换意识,提升兴趣,体悟文字奥妙,挖掘文本深蕴,迎接头脑风暴,提升语文素养。

2012年高考,笔者的一位学生高考作文得满分(2012年6月25日《新华日报》A10版“汽车飞奔……”),究其得满分的原因,用她自己的话来讲:我渐渐对阅读产生了兴趣,并在阅读渐深时愈发喜欢起王小波的风格,喜欢他隐去海归的名头在破烂的四合院里敲键盘写《时代三部曲》的忘我和执着,喜欢他狂草一样的头发、直白却有着理性思考的言论,不必矫饰。她说“这是我默默靠近的方向。”可见,文字的娴熟驾驭,思想的深刻认识都是以转换意识,提升阅读的兴趣为基础,“人是棵会思考的芦苇”,时间一长,学生就会逐渐有了一种“目”透字背的本领,由表象领会到了理性思考的要义。故转换意识,提升兴趣,才能能够认识到:“语文”非简单地传达意思,素养提升非一朝一夕,而也只有认识到了这点,离成功的彼岸才不远。

二、“品、评”相间,优劣互见。引进竞争意识。

语文素养是一种综合的文明素养,是个体融入社会、自我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修养。而其基本单位就是语言。“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而民族语言负载民族文化,是根之根。(于漪)”语言是人的精神外衣,体现语文素养。

如何让精神外衣熠熠生辉,笔者以为要提高学生的文字素养。考场上很大一部分学生的词语的苍白无力,为何?词汇量过少,不懂得思维的纵向拓深,横向联系,不懂词语运用时的“同义生辉” 、“概念连义”、“虚实相生”、“主由宾衬”等技巧。故教师要授之以技,笔者建议不妨来个“品、评”相间之法。如,一开始训练可以选择一些比较浅易的题目。作文或者随笔完成后,教师及时批改,择取优中差三等类型,打印成文,而后制作成PPT(实物投影也可)。让学生参与,品评。学生从书写,选材,表达等各个层面发表见解。那么表达不准确、语法错误、思想低幼、道德价值观欠缺等一些错误点,通过集体点评,在同学们的善意的笑声中,就会被轻易点出。学生印象深刻,课堂任务也可顺利完成。

教师将不同层次的同学分类汇总,找亮点,找错误,促成长。因为每个学生都有追求美、向上的意识。学生会从集体的参与活动中,或强化亮点,或领悟不足,找到差距。素养决定行动,行动体现素养。这样,强化他们的竞争意识,对语文素养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学生能够有“心”去表达,为文时会注重字斟句酌,或凝练生辉,或字中含情,他们自然会明白,素养是一枝花,开得越烈,芳香越远。

如笔者在训练“时间流逝”这抽象的概念中,甲学生如此写“我无法触及时间的背影,她走得飞快又轻盈,不会让人轻易地觉察,细心感受,你会发现她双脚轻柔地踩过春天的小草,你会发现她指尖轻点,夏日荡漾在水中含苞欲放的清荷。你会发现她双手抚摸过秋天沉甸甸的麦穗以及农人眼角的皱纹,你甚至会发现她冬日发梢凝结的一片雪霜,在阳光下折射出璀璨的光芒。”

这次练笔,很多同学或无处下手,或陷于平庸,如“时间像流水一样”。而这位同学使用了拟人、排比的手法,化抽象为具体,将一年四季时间的流逝表达得有人情味和具象化,充分体现了一种文字素养。

三、畅游精神领域,品味文学精华;领会生命意义,提升人生价值。

优秀的文学作品会表现崇高的理想,坚强的意志,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会折射真善美的灵魂,对读者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用心去领会的学生会接受其熏陶,提升价值意识。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但考场作文,趴卧者甚多。为何,缺乏思考。2013年高考江苏打破了一贯“材料+命题”的命题方式,采用了新材料作文。新材料作文讲究一种语境义和聚焦义,将阅读能力、领悟能力和表达力融为一体,如果学生在平时学习语文时仍然不懂思考,缺乏语境的判断力和内容的提升概括力,那后果更是不堪设想。

    尽管外界玄幻穿越大行其道、传统经典屡遭恶搞,但时文名著依旧富有永恒的价值,犹如一盏航向灯,引领学生的精神走向。教师引导学生畅游这精神领域尤为重要,让学生能够认识到自我与人生、自我与自然、自我与社会等关系,扩展视野。而学生也会从经典中领悟生命要义,从现实中提升人生的价值。做到文从字顺,笔力雄健流畅,让人信服。

教师要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阅读,从体验阅读——个性化阅读——举一反三的课内外阅读——阅读与生活的联系四环节中,尽可能地引导学生从“前人或他人的经验中获得对于未来生活的全面了解和把握”,从而提升素养。因为“一个人的语文素养的高低,关键在于个人对语文主动积淀的厚实程度。当语文积淀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在人身上形成一种富有个性的文化底蕴”。

经典是无声的老师,那就让我们在阅读中接受教育、提升素养吧!不要为浮云遮住了眼,不要在穿越中迷失了自我,不要在恶搞中荒废了人生。从文学精华中汲取营养,养浩然之气,理性思索,直面现实,丰富人生,提升素养。

语文素养特被作为一个关键词提出来,这无疑为我们的中学语文教学进一步敲响了警钟,提供了一份有力的借鉴。于涟老师曾说:“语文教育要以学生为本,着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教语文千万不能只重视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而忽视对学生的培养。”

是啊,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而提高其语文素养,增强价值意识,才是语文教育的根本目的。新课程改革推进了十几年,江苏高考作文均分一直在46分上下徘徊,可见,学生的语文素养让人担心,“吾辈仍需努力”。我们不能对之轻描淡写,不以为意,要将“整体提高语文素养”的宗旨牢记于心。如能真正做到了以上三点:转换意识,提升兴趣;引进竞争意识;注重经典阅读,畅游精神领域,那么,笔者坚信,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会进一步增强,学习的重视程度会进一步增加,学生的情操会进一步提升,作文自会有内涵的文采和自然的书香,清纯而富有意蕴,素养之花终将馨香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