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 》  新材料作文审题五步法 返回上一页

新材料作文审题五步法

发布时间:2016-10-11

新材料作文审题五步法

江苏省海门中学语文教研室  陆萍

自新材料作文在2013年的江苏高考中亮相后,江苏高考作文命题实现华丽地转身,各地高考作文题也实现了新材料作文一统天下,但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就成了许多考生的困扰。

从笔者的实际教学经历来看,在日常的写作训练中,每一次作文都有审偏题,审错题的现象发生。究其原因,首先是由于作文题型转变给考生带来的不适应。江苏省高考多年来沿用“命题+提示语”的作文命题形式,命题作文审题的重点在于对“命题”的理解,“提示语”是对命题的补充和对写作的提示,在审题时对“提示语”的作用体现甚微。而在新材料作文的作文中,已经没有了“命题”,只有一则材料。材料是立意的来源。要求考生在读懂材料,准确理解材料的基础上,从材料中提炼出自己的观点,写出一篇符合材料要求的作文。审题的思维角度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由解读命题转变为解读材料,特别给经过长期命题作文训练的考生带来较大的挑战。再则,新材料作文大部分材料形式多样,比前几年的提示语从表现形式上看更为复杂。它可以是一则材料,也可以是多则材料的组合;它可以是一则历史故事、寓言故事,也可以是最近刚刚发生一个事件、一则新闻;它可以是一段歌词,也可以是一句或几句格言;它可以是一则诗歌,也可以是一幅带注解的漫画。正是其多变的形式,给考生的解读带来迷惑,使其抓不住材料的关键,导致审题发生偏差。纵观各个新材料作文的材料,其实往往已经被命题者合理改造过了,其中已经加入了命题者的主观意图,这些内容是命题者最想让考生从材料中读出的,而很多时候又是  被考生漏读或误读的,这也是考生在审题时出现的最致命的错误。

如何准确地把握材料,写出一篇不偏离材料要求的考场佳作,是摆在广大考生面前的一个重要命题。新材料作文的命题要求中往往这样表述“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这告诉我们新材料作文兼有传统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的优点,可以补救命题作文限制过死的缺陷,一则简单的材料可以给考生提供多样的思维角度和写作角度,但又绝对不放任自流。正是新材料作文的这些特点,给我们的审题训练带来一定的启示。笔者在实际的教学中总结了新材料作文审题的五步方法。

第一步:找出材料中涉及的对象。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重在对材料的解读,所以读材料是关键。在读材料时,圈画出材料涉及的对象。材料的对象往往是人,或物,有些哲理性材料的对象可能会是几组观点。不管什么性质的材料,材料中出现的对象往往就是这则材料作文的审题角度,因此找准材料中的角度是审题的第一步。材料中有几个人或物,就可能有几个角度,材料中有几种情感态度,就可能有几个角度。

例如下面这则材料:

晏子是齐国的国相。一次外出,他车夫的妻子从门缝中偷看,见她的丈夫头顶着巨大的车伞,鞭打着四匹马,十分得意。车夫回到家,他的妻子要求离去。丈夫问她原因,妻子说:“晏子身高不到六尺,做齐国的国相,扬名诸侯。今天我看他外出,志虑深沉,面无喜色。而你身高八尺,给人做车夫,却趾高气扬,觉得很满足,我因此要离去。”从那以后,她的丈夫一改故态。晏子感到奇怪,就问他,车夫照实回答,晏子举荐他做了大夫。

材料中出现了三个人:晏子、晏子车夫、车夫之妻。这三个人都可以成为审题切入的角度。

再如这则材料:

读书分两种,一种是有用的书,跟钱、权与名利有关,读它可以帮你升学、谋生,获得利益;一种是无用的书,不教授技能,或对升学、应聘与挣钱没有直接帮助,但可养心。读什么书,这是个人趣味的问题。(《百家讲坛》易中天语)

罗素说:要多读点“无用的书”,那些看似无用的书,里面有思想,有哲学与乐趣。

材料中的两个观点就是审题的两个角度。

第二步:抓住材料中对相关对象的描述或叙述内容,准确理解。

在确定材料涉及的对象后,在再次阅读材料的基础上,把材料中对这些对象的叙述语言找出来,并进行分类整合,即把相同对象的内容放在一起综合考虑和理解。这个过程看似繁琐,实则很重要。许多时候出现一些若即若离的立意的原因,就是对材料的整体理解不够,在理解材料时,对材料断章取义,只看到了所谓的关键句,而没能把材料中想要表达的意思全面理解透彻。例如上述“晏子车夫”这则材料中,许多学生只看到了材料中“志虑深沉,面无喜色”,就认为晏子的成功是因为他有志向,或忧虑,这样的审题思路肯定会出现问题。正确的做法是要综合整段材料的表述,比如要准确理解晏子的做法,就要将材料中有关晏子的表述的语句全部筛选出来,放在一起综合考量。材料中至少有这样的一些语句来描述晏子:晏子官至相国,扬名诸侯,外出却“志虑深沉,面无喜色”;他面对一改故态的车夫,感到奇怪,了解缘由之后,“举荐他做了大夫”;心细的同学还能从材料中发现,晏子并不苛责车夫的意满志得,能包容属下的小错误。这样的寻找才能为正确审题立意打下很好的基础。

第三步:整体理解材料,追问原因,追溯结果。

材料中的叙述的人、物、事都是为了体现命题者想要表达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倾向。当从材料中分离出各个角度之后,问一问,材料中的人或物,有什么样的特点,又有何社会代表性;材料中的人或物,行为的背后是什么原因,行为会产生怎样的结果;材料中叙述的情节有无值得注意的细节,这些细节有何深刻含义。问和答就是追因溯果,这些都要围绕材料展开,这样才能更好的切合材料,把握材料的深层意图。笔者这为,这种方法是所有新材料作文审题方法中做保险而可靠的一种,最为科学。不断层层深入的追问原因,抽丝剥茧的追问,应该就能很好地了解命题者从材料中反映的意图。这种方法同时可以避免考生审题时只看文字表面,随意理解的问题。比如上述“晏子车夫”的材料中,许多从车夫妻子角度立意的学生得出的立意是“善于劝谏”。可从材料的表达看,妻子只是“要求离去”,并说出了要求离去的原因。如果追问原因的话,那车夫妻子这么做的原因绝不是因为“善于”劝谏,这种行为背后的结果也不是体现了妻子的善于劝谏。材料中的妻子是一个贤妻的典范,她能及时发现丈夫的缺点和不足并且义正辞严地批评和规劝,甚至不惜牺牲个人的利益,因为“请去”,古代对一个女子来讲是大事。由此可见,车夫妻子的劝谏表现的并不是其“善于”,而是表现的是她的勇气。有了这样的审题思路,才能得出符合材料要求的正确的立意来。

第四步:再审材料中对象间关系,明确材料的感情倾向。

前面的三步的重点在读懂材料,全面理解材料,得出正确的立意角度。其列举的角度是单一存在的,把一则完整的材料拆分成几个割裂开来的角度,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正确的理解材料。但要形成“独到、深刻”的立意,还是不够的。因为存在于同一则材料的几个角度绝不会可以完全分割开,几个角度之间会有怎样的关联,有无相同或相反的角度,能否可以形成一些辩证性的话题。综合考量整则材料的立意可能会能体现材料的命题意图,其表现立意的层次性也会更丰富些。同时,在这一步骤中,需要进一步体会材料表达的感情倾向,材料中的几组对象是收到褒扬的还是贬斥的,这对立意的准确也有重要影响。比如“晏子车夫”的材料中,对三个对象最终的结果都是赞成的,在“读书论”的这则材料中,命题者的观点态度就是可以鼓励去读一些看似无用,但可以修养自己身心的书。如果义无反顾的抛开这些感情态度,硬要反弹琵琶的话,效果未必佳。

第五步:综合考虑,寻找最佳写作点。

新材料作文最大的优势是写作角度多样,一则材料体现的立意是丰富的。在审题的头脑风暴后,提炼出可供写作的角度很多。最后一步是为了确定适合考生自己的最佳写作角度。立意有高下之分,新颖独特、有现实指导意义的角度、贴近生活的角度、自己驾轻就熟、材料丰富的为最佳角度。

笔者认为五步方法是我们在处理新材料作文审题时应该有的态度,面对新材料作文的“新”,我们可以用我们的真诚的态度去面对,就能以不变应万变,拿出写作固有的态度,就能在考场中取胜。

发表于《中学语文》2013年第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