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发展学生基本技能的中学田径教学改革新探
耿红平
体育新课程为中学田径教学带来了全新的景象。然而,审视当前的中学田径教学,一个比较突出的现象是教师教学理念上的墨守成规,教学方法上的因循守旧,片面重视运动技能,在课程内容的选择和教学内容的编排上缺少创新与突破。田径课程教育的价值与意义对于中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是毋容置疑的,作为“运动之母”的田径,其所特具的强身健体、基础竞技和教育的功能对中学生的终身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探究中学田径课程改革,优化中学田径教学是中学体育教师的一项重要使命。
一、摒弃纯粹竞技教学,提高学生基本技能
竞技化教学模式是传统田径教学的一个根深蒂固的特征,把田径技术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作为课堂教学追求的目标。这种竞技化的教学模式不但导致教学方法呆板,学生学而无趣,而且把中学生当作专业运动员来培养,显然有悖于体育课程教学目标。因此,中学田径教学应摒弃纯粹的竞技教学,把加强学生对基本技术的掌握,促进学生基本技能的发展作为田径教学的主旋律。中学田径教学的关键是应该学习和掌握哪些运动技能和对运动技能如何进行有效传授这样两大问题。在运动技能中,基础技能和专门技能是中学阶段运动技能教学的主要内容, 这样的两个技能既有内在联系,又有本质区别,教师教学的目的应该定位在让学生学习掌握一些基础技能的同时,熟悉和掌握一些专门的技能,而并非是要求学生全面掌握专项技能。因此,在田径教学中应避免片面强调专业化的技术教学,而是要让学生有效地学习、掌握和提升田径的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
二、有效改革竞技内容,发展学生身心健康
对传统的竞技化教学模式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革是田径新课程的亮点,这种改革既不是对竞技运动本身的冷漠,也非对竞技性运动的项目排斥。在体育活动中,作为主要内容的竞技运动项目,其理所当然地应该纳入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学田径教学要把重点放在运用竞技运动项目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上,而不能不切实际地要求学生向“更高、更快、更强”的竞技运动目标奋进。因此,改革竞技内容对中学田径教学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1)变复杂繁琐化为易于学生操作的简洁化。繁琐化的竞技内容使得技术细节过于复杂,而简洁化有效地克服了这样的弊端,对于操作性的知识学生能很好地理解和掌握。例如对《快速跑》的教学,教师可以把传统的高抬腿、后蹬跑这种繁琐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发展与提高学生的步幅和步频可以利用简洁的跨越或者是抢收接力棒来进行,这样学生的快速跑能力就可以得到有效提高。又如教学《三级跳远》,重点是让学生对三级跳的节奏和步幅有较好的掌握,教师可以训练学生跨越距离不等的沙袋,这种简洁化的方法同样能使其跳跃能力得以提高,而不需要去刻意练习踏跳和摆动这些技术动作。上述案例充分说明简洁化的竞技内容对学生学习和掌握运动技术非常有效。然而,简洁化并非是不要“技术含金量”,相反教师必须在简洁化中注重凸显技术精髓,使之成为学生容易掌握的知识。
(2)变固定课本化为适合学生心理的特色化。课本化的竞技内容往往会导致学生在学习中索然无味,而特色化则适合学生的心理,贴近他们的生活,对此会他们兴趣盎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价值感自然会因此而提升。例如,教师可以把中长跑改为不同形式的跑,而且要做到每种跑在形式上都有特色。这样学生不但不会感到中长跑枯燥乏味,而且还会乐此不疲,同样达到教学效果。因此,特色化的竞技运动在确保学生全面理解教学内容的同时,又使课堂教学更具活力和魅力。
(3)变僵硬呆板化为学生耳目一新的个性化。呆板化的竞技内容会使学生觉得枯燥乏味,失去学习的耐心和信心,而个性化则能一改僵硬呆板的现象,学生会感到耳目一新,他们不但喜欢,而且对竞技内容能够比较轻松地接受和掌握。比如,教学投掷的内容,教师可以用同样大小的彩色塑料球来替代实心球。投掷的方法可以多种多样,有向前投掷、往后投掷、双手投掷、单手投掷和向左右两侧投掷,也可以在100米跑道上像打保龄球一样,看谁投掷得既远又直。这样的个性化内容对学生而言既可提高兴趣,又使投掷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三、科学整合田径资源,竞技健身有机结合
科学整合田径资源是中学田径教学突破传统教学桎梏的必要前提,在资源重组的过程中,应把田径教学对学生运动与健身的价值和意义充分地凸显出来,既要达到竞技的要求,又要实现健身的目的,这样也正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因此,把“走”“跑”“跳”“掷”作为中学田径课程的“四大金刚”是科学合理的。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根据“走”“跑”“跳”“掷”的各自特点拓展教学内容,开展教学活动。比如说“跳”,跳跃的形式有这样两种,即“垂直跳跃”和“水平跳跃”。训练提高学生的跳跃技能可以通过多种跳跃项目的开展来进行。例如,通过排球比赛中的跑动跳起扣球,可以锻炼和提高学生垂直方向的跳跃能力;通过排球比赛中的跳起拦网,可以提升学生的水平跳跃能力。这样的教学使竞技与健身有效地融为一体,而且在教学内容上更丰富与充实,在教学方法上更多样与新颖。
综上所述,中学田径课程教学应根据新课程标准进行改革,摒弃纯粹竞技教学,提高学生基本技能;有效改革竞技内容,发展学生身心健康;科学整合田径资源,竞技健身有机结合。体育教师应切实践行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教学思想上应“腾笼换鸟”,教学方法上应爬罗剔抉,着力打造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多样、充满活力、洋溢朝气、效果显著的精品田径课堂。
(本文发表于《田径》2013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