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 》  活动经验在《生物技术实践》(选修1)中的应用 返回上一页

活动经验在《生物技术实践》(选修1)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6-10-11

活动经验在《生物技术实践》(选修1)中的应用

 王美华

生物学高考以能力立意为主导,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的整体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对科学探究能力、科学过程与方法和创新精神的考查。而目前高中阶段生物实验课时偏紧,大多实验与实践活动仅能完成一遍,要谈基本的活动经验以及实验操作细节,学生回忆时往往有一定的难度,《生物技术实践》(选修1)更以实践活动为主,而学生基本活动经验普遍缺乏。为帮助学生实验复习,以《生物技术实践》(选修1)中部分课题为例,现将基本的活动经验总结如下,供复习参考。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1.1 实验材料、仪器的选择和处理

(1)葡萄冲洗的次数。葡萄用清水冲洗1~2遍即可。冲洗的主要目的是洗去浮尘,注意不要反复多次冲洗,以防止葡萄皮表面的酵母菌种的流失。另应该先冲洗,然后再除去枝梗,以避免除去枝梗时引起葡萄破损,增加被杂菌污染的机会。

(2)果酒发酵装置中排气管的选择。排气管为长而弯曲的胶管,在发酵过程中既能排出产生的C02 ,又能防止空气中杂菌的污染。

(3)腐乳制作中选用豆腐的含水量。选用豆腐的含水量为70%左右,用含水量过高的豆腐制作腐乳,不易成形。

(4)腐乳制作卤汤中酒含量的控制。酒的含量应控制在12%左右。酒精含量过高,腐乳成熟的时间将会延长;酒精含量过低,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可能导致豆腐腐败。

1.2 实验操作注意事项

(1)果酒发酵中,葡萄汁装入发酵瓶时要留1/3的空间。目的是先让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快速繁殖,耗尽02 后再进行酒精发酵;防止发酵过程中产生的C02 造成发酵液的溢出。

(2)果酒发酵时,每隔12h左右将瓶盖拧松一次或打开排气管,发酵后期拧松瓶盖或打开排气管的间隔时间可延长。发酵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C02 ,排气是防止瓶内压力升高引起爆炸,后期因产生C02 量的减少,瓶中气压变化不大。

    (3)果醋发酵中 ,要适时通过充气口充气,以有利于醋酸菌的代谢。醋酸菌是好氧菌,将酒精变成醋酸时需要氧气的参与。

(4)腐乳制作中加盐腌制时用盐量。分层加盐,并随层数的加高而增加盐量,接近瓶口表面的盐要铺厚一些。盐的浓度过低,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可能导致豆腐腐败变质;盐的浓度过高,会影响腐乳的口味。

(5)装瓶时,操作要迅速小心。将腐乳咸坯摆入瓶中,加入卤汤和辅料后,将瓶口用酒精灯加热灭菌,用胶条密封,以防止瓶口被污染。

1.3 实验结果分析与评价

(1)果酒发酵中有无杂菌污染。在缺氧、呈酸性的发酵液中,酵母菌可以生长繁殖,而绝大多数其他微生物都因无法适应这一环境而受到抑制。

(2)一般情况下,葡萄酒呈红色的原因。在发酵过程中,随着酒精度的提高,红葡萄皮的色素也进入发酵液,使葡萄酒呈红色。

(3)果汁发酵后是否有酒精产生,可以用重铬酸钾来检验。在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与酒精反应呈现灰绿色,检测时,先在试管中加入发酵液2mL,再滴入物质的量浓度为3mol/L的H2SO43滴,振荡混匀,最后滴加常温下饱和的重铬酸钾溶液3滴,振荡试管,观察颜色的变化。为使检验的结果更有说服力,还应设计对照实验。

(4)影响腐乳风味的因素。①菌种和杂菌:菌种是生产发酵的关键,如果菌种退化则表现出生化功能的变化,如水解速率、代谢产物等都会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品质。如有杂菌污染则直接影响产品的色、香、味。②温度:温度影响菌丝的生长和代谢,如温度过低,则菌丝生长缓慢,不能进入豆腐块的深层;温度高,菌丝易老化和死亡,影响品质。温度还影响生化反应速度。③发酵时间:发酵时间影响生化反应度及生化产物的量。④调味品:加入的各种酒类、糖类等辅料的多少也对口感有重要影响。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2.1 实验材料、仪器的选择和处理

(1)灭菌方法的选择。接种环、接种针、试管口等使用灼烧灭菌法;玻璃器皿、金属用具等使用干热灭菌法,所用器械是干热灭菌箱;培养基、无菌水等使用高压蒸汽灭菌法,所用器械是高压蒸汽灭菌锅。

(2)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时,称取牛肉膏和蛋白胨时动作要迅速。目的是防止牛肉膏和蛋白胨吸收空气中水分。

(3)平板冷凝后,要将平板倒置。防止培养基冷却过程中形成的水滴落到培养基表面。

(4)菌种保藏。对于频繁使用的菌种,采用临时保藏法,对此种保存的菌种3~6个月后需重新接种;对于需要长期保存的菌种,可以采用甘油管藏法。将菌种放在低温环境中保藏的目的是降低微生物的新陈代谢速度,延缓菌种衰老。

2.2 实验操作注意事项

(1)利用平板划线法进行微生物接种,把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为达到这一目的,操作上应注意:①除第一次划线外,每次划线前要灼烧接种环;②冷却后从上一区划线末端开始划;③首尾区划线不相连。

(2)取菌种和划线前都要求接种环冷却后进行,其目的是防止高温杀死菌种。

(3)平板划线法最后灼烧接种环的目的。防止细菌污染环境和操作者自身。

2.3 实验结果分析与评价

(1)培养基的制作是否合格。如果未接种的培养基在恒温箱中保温1~2 d后无菌落生长,说明培养基的制备是成功的,否则需要重新制备。

(2)接种操作是否符合无菌要求。如果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的颜色、形状、大小基本一致,并符合大肠杆菌菌落的特点,则说明接种操作是符合要求的;如果培养基上出现了其他菌落,则说明接种过程中,无菌操作还未达到要求,需要分析原因,再次练习。

 (3)是否进行了及时细致的观察与记录。培养12h与24h后的大肠杆菌菌落的大小会有明显不同,及时观察记录的同学会发现这一点,并能观察到其他一些细微的变化。这一步的要求主要是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与习惯。

3  酶的研究与应用

3.1 实验材料、仪器的选择和处理

 (1)探讨含有蛋白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时,布料的选择。丝绸布料不合适,因为丝绸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它会被加酶洗衣粉中的蛋白酶分解,损坏衣物。

     (2)酶制剂应用的缺陷:①通常对强酸、强碱、高温和有机溶剂等条件非常敏感,容易失活;②溶液中的酶很难回收,不能被再次利用,提高了生产成本;③反应后酶会混在产物中,可能影响产品质量。

     (3)酵母细胞活化时容器的选择。向干酵母粉加蒸馏水,使酵母细胞由休眠状态重新恢复正常的生活状态。酵母细胞活化时体积会变大,因此活化前应选择体积足够大的容器,以避免酵母细胞的活化液溢出容器外。

3.2 实验操作注意事项

(1)探讨加酶洗衣粉的最适温度时,不仅要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还需要将研究的结果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这就需要实验者根据当地一年中的实际气温变化来确定水温。通常情况下,冬季、春季、秋季、夏季可分别选取5℃、15℃、25℃和35℃的水温,因为这4个水温比较符合实际情况,对现实也有指导意义。

 (2)探讨加酶洗衣粉的最适温度时,须严格控制无关变量。无关变量有:水量和水质、洗衣粉的用量、衣物质料与大小、浸泡与洗涤的时间、洗涤的方式等。

     (3)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方法的选择。一般来说,酶更适合采用化学结合和物理吸附法固定化,而细胞多采用包埋法固定化。这是因为细胞个大,而酶分子很小;个大的细胞难以被吸附或结合,而个小的酶容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如果想把微生物的发酵过程变成连续的酶反应,则应该选择包埋法,因为固定化酶只固定了一种酶,而包埋法包埋细胞可涉及到一系列的酶;如果反应物是大分子物质,则应选择化学结合法或物理吸附法固定化酶,以便反应物与酶充分的接触。

     (4)海藻酸钠溶液与酵母菌细胞混合时,溶化好的海藻酸钠溶液须冷却至室温后,加入已活化的酵母细胞,进行充分搅拌,使其混合均匀。以免高温将酵母细胞烫死。

3.3 实验结果分析与评价

(1)判断洗衣粉洗涤效果的标准。可在洗涤后比较污物的残留状况,如:已消失、颜色变浅、面积缩小等。

     (2)检验凝胶珠质量是否合格的方法。一是用镊子夹起一个凝胶珠放在实验桌上用手挤压,如果凝胶珠不容易破裂,没有液体流出,就表明凝胶珠的制作成功。二是在实验桌上用力摔打凝胶珠,如果凝胶珠很容易弹起,也表明制备的凝胶珠是成功的。

     (3)观察表明凝胶珠的颜色和形状。如果制作的凝胶珠颜色过浅、呈白色,说明海藻酸钠的浓度偏低,固定的酵母细胞数目较少;如果形成的凝胶珠不是圆形或椭圆形,则说明海藻酸钠的浓度偏高,或者固定化酵母细胞时针筒离液面过近,高度不够,制作失败,需要再作尝试。

4  DNA的粗提取与鉴定

4.1 实验材料、仪器的选择和处理

(1)本实验选用鸡血细胞做实验材料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鸡血细胞核的DNA含量丰富,材料易得;二是鸡血细胞极易吸水胀破,而用动物肝脏细胞作实验材料常常需要匀浆和离心,对设备要求较高,操作繁琐,历时较长。

(2)DNA的析出,实验一般要求采用预冷的95%的酒精溶液,但对比结果显示,常温下的酒精溶液也可产生明显效果。从理论上分析,预冷的酒精溶液具有以下优点:一是抑制核酸水解酶活性,防止DNA降解;二是降低分子运动,易于形成沉淀析出;三是低温有利于增加DNA分子柔韧性,减少断裂。

     (3)实验过程中两次用到蒸馏水,目的不同。第一次目的是使成熟的鸡血细胞涨破释放出DNA,第二次目的是稀释NaCl溶液,使DNA从溶液中析出。

4.2 实验操作注意事项

     (1)以血液为实验材料时,每100 mL血液中需要加入3 g柠檬酸钠,以防止血液凝固。

 (2)用洋葱作实验材料,加入洗涤剂后,动作要轻缓、柔和,否则容易产生大量的泡沫。

 (3)加入酒精和用玻璃棒搅拌时,动作要轻缓,以免加剧DNA分子的断裂,导致DNA分子不能形成絮状沉淀。

     (4)二苯胺试剂要现配现用。用二苯胺试剂鉴定DNA时,要注意三点:一是DNA丝状物要溶解于NaCl溶液中;二是要沸水浴加热;三是要增加对照实验。

4.3 实验结果分析与评价

(1)提取出了DNA。观察提取的DNA颜色,如果不是白色丝状物,说明DNA中的杂质较多;二苯胺鉴定出现蓝色说明实验基本成功,如果不呈现蓝色,可能所提取的DNA含量低,或是实验操作中出现错误,需要重新制备。

(2)分析DNA中的杂质。本实验提取的DNA粗制品有可能仍然含有核蛋白、多糖等杂质。

 (3)同实验方法的比较。对于不同的实验方法,本课题可以采用分组的方法进行比较研究。首先选取不同的实验材料,其次同种材料还可以采用不同方法,从多方面比较实验结果,如DNA的纯度、DNA的颜色、二苯胺显色的深浅等,看看哪种实验材料、哪种提取方法的效果更好。

(本文发表于《实验教学与仪器》2013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