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爱的母校,尊敬的各位老师及亲爱的学弟学妹们:
展信佳!
今天是您一百零七周年的生日。从壬子年风云激荡中的初生,到建国后建设年代的迸发,再到新的百年的再一次启程,在这一百零七年里,您已培养了无数学术大师与兴业之才,取得了令社会瞩目的成就。值此阳春之际,我谨代表2018届学子向您致以最诚挚的祝贺与感谢!
追溯时光,第一次与母校结缘,大约是在七年前的百年校庆之际。在电视上看见母校校庆时的盛况,已成为各界翘楚的校友们从世界各地归来,一股自豪与向往之情便油然而生。于是从那一刻起,心中便种下了一个愿望:成为母校的一份子。
我从未怀疑过自己是否真能成为母校的一名学生。那种充满稚气的自信似乎充满了魔力,把我与母校一次次拉近。在仅仅两年之后,读着“辛苦干从头,看有什么成绩”的教诲,我便第一次以一名学生的身份踏入了毓秀的校园,开启了一段新的尘缘。
春天教学楼下如茵的芳草与盛开的木绣球,初夏飘起的衣摆与元智科学楼旁咿呀的虫鸣,金秋窗外万里的晴空与缤纷的黄叶,冬日操场上整齐的脚步与洪亮的呐喊,在母校度过的四轮春夏秋冬,每一段点滴都如一段美丽的诗,如今看来仍兴味悠长。四年前第一次踏上艺术节大合唱舞台的激动,三年前进入学生会时的紧张,两年前竞赛第一次取得成绩时的喜悦,再到一年前百日誓师时的斗志昂然,甚至每一天清晨跑上四楼时喘气的感觉都恍如昨日。
不由得感谢这七年之约,从一个懵懂少年长大成人,母校陪伴我走过人生中一段黄金岁月。然而这七年的时光,在一百多年的历史长河之中,又显得何其的短暂。
追溯遗迹,母校的旧日似乎历历可见。尚雅楼旁师山书院的旧址存留着母校的缘起,弘謇园里张謇的目光透过百年与后人相遇,“海门中学校”的牌匾令每一个踏入校园的人都肃然起敬。卞之琳,邱竹贤,杨裕球……在这百年里各行各业的大师与英才中都有海中人的名字,从文学大家到两院院士,从治国栋梁到兴业之士,一代代的海中校友把大气卓越的品格发扬光大,足以使我们后人感到无比自豪。
说到海中的历史,就不能不提海中的老师。曾经的清华校长梅贻琦有言:“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私以为,这句话对于所有的学校皆然。学校之根本,不在于设施器械,而在于身处其中默默耕耘的授业者与孜孜求学的学生。在母校度过的四年里,有幸从业于不少老师,他们或博学广益,或儒雅风趣,或平易近人,然而不变的却是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与教书育人的情怀。严谨治学,真诚待人,海中教育的传统代代相传,诠释着“老师”二字的真正含义。很难想象,如果少了这一群可敬又可爱的栽培者,海中的历史将会失去多少光彩,又将少了多少杰出的人才。
与海中一百零七年的历史相比,我们的求学生涯都显得太过短暂,然而漫漫历史长河中的偶然邂逅,在我们的生命中留下的却不只是片刻值得留恋的光影。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很长,带着海中人的精神与品格,我坚信我们能走得更坚定,走得更远更好。对我来说,海中这母校的形象,这一首美丽的诗,将在我要走的道路上陪伴着我,占据着我的心灵。
而母校,一百零七年的峥嵘岁月并没有改变您的容颜,也没有改变教育的初心。这方圆数公顷的土地上建立起的育人的花园,从不缺少肥沃的土地,从不少渴望浇灌的花朵,亦从不缺少辛勤耕耘的园丁,那么七年,一百零七年,抑或是七百年,又有什么相干?海门中学校的牌匾犹在,育人的花园犹在,您便永远年轻,海中人的精神与品格便会代代相传,形成一方独特的风景。
最后,衷心祝愿母校越办越好,创造更多骄傲与辉煌!
此致
敬礼
沈方垠
2018年3月18日与清华园
母校沧桑心底藏,恩师栽培永难忘。闻声行知弘謇园,喜看桃李海内外。良师益友常入梦,一草一木总萦肠。百有七载举金樽,教育兴邦追卓越!——90届5班钱雅琴
母校107载风雨兼程,以梦为马,只为朗朗之乾坤,送昭昭之日月。待到群星闪耀时,难忘代代园丁皓首穷经,循循善诱,不为功名。 ——93届6班吴甘沙